一直到将近十一点钟,李仙江完成了今日的所有训练,打算喘一口气便回家。坐在广场旁的木椅上,他正拿起手机的时候,却听见耳畔似有琴音送来。
……
城墙内的阶梯之上,少女抱着小提琴包,她是有感而打开手机的备忘录,她在翻找一个记忆,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次感动。她想要在此时此刻再度的感受字里行间传达而出的眷恋和胸腹中悸动的心的低语。默颂呵,热泪呵,惆怅的凝望呵,然后她就要奏一首曲子,想必能是近来最动人的一首了。
“我们彼此躲避着,同时彼此愿马上搂抱在一处。我们轻轻地哀叹;忽然遇见了,那么凝视一下,登时欢喜起来,身上像减了分量,每一步都走得轻快有力,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我们极愿意说一句话,可是我们很怕交谈,说什么呢?哪一个日常的俗字能道出我们的心事呢?让我们不开口,永不开口吧!我们的对视与微笑是永生的,是完全的,其余的一切都是破碎微弱,不值得一提的。”
……
李仙江讶然地扭转了头,再度审察起西武当山,当回忆和所见重合,神情恍惚,心亟亟地催促着他迈步。
绛珠仙子的要以泪偿还神瑛侍者恩情,下降凡尘,这是命定一般的悸动。
走近了城墙,李仙江就清楚听见小提琴的旋律,淡淡的稍显陌生,一个恍然,他就跟着在心底哼唱。这是在他的高中时期流行的电影主题曲《匆匆那年》。风在城墙里打起旋卷,呜呜喑咽。曲调如潺潺溪水,在心间流淌。
拾阶而上,曲子在空荡的城墙里回响,更显得悠扬动人了。李仙江感受到被风儿召醒的故去的呼吸,连着那时节的感动回来了,越过岁月回来了。
李仙江从不是那个李仙江,但是好像在这时候终于变成一个人。
依稀,模糊。曾有一道倩影,立在茫茫人海中。她亭亭而待,没动静,人都从她身边走过,就她的身影清晰着。那时也有风,吹拂面颊和秀发。那时候的李仙江就在人海的另一头看她,怦然心动,痴痴地吐了一口气,然后装作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从她的身畔经过。
很多世事如这城墙里的石阶,一道石阶与另一道石阶的链接是要拐个角,拐角了你就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李仙江转角,风迎面扑来。
月华如雨般洒落。
阶上有位少女偏着头在拉奏,她纤细的手臂上没有一丝赘余,纯白无瑕。
少女偏着头,沉浸地微微阖着眼睛,身子随着曲调轻轻摆动。
少女偏着头,她的脸颊真像是月光。
李仙江找不到第二个形容了,她真的很美很美。
一种在电影里需要极其高超技术的镜头语言、特别的场景设计、服装道具的精心拣选后才能够形成的艺术品般的美的构图。
如果是一部小说,那一定是要长篇的铺垫,有隐有见、空谷传声、一击两鸣、草蛇灰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烘云托月,千皴万染诸奇才能产生的美感。
若在绘画艺术当中,大约只能是上帝、星空、江山的主题吧。
诗歌领域下她的美必然在意境上拔尘脱俗,超然物外。只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等的千古之绝笔方可追媲。
少女站在石梯的上头,犹抱琵琶半遮面。
李仙江站在石梯的下头,凝望她的脸。
漫天的雨啊,一个冬没有下起的雨,这会子下在城墙里,落在少年少女的心头,多浪漫。
小提琴在轻轻地哭,哭至无声。
少女这时候才缓缓抬眼,她放下小提琴,双臂自然的垂下,眼望向半空,李仙江就这样闯入她的余光中。她有些惊疑不定,又有些羞赧,脸蛋像晚霞那样烧起来,红彤彤的。但她始终没有做什么表情,怪难为情的转过头看向李仙江。
两两之间就这样对望着。风突然停了。
李仙江说:“你好。”
少女说:“好……你好。”
李仙江有想说的话,有很多很多,皆是他的身体里有一个声音在欢悦,在惆怅。
少女有一句话想说出口。
在孟春时节,气温冷热不定,这样清爽的夜可并不多见。月亮像一块无暇的美玉一样挂在夜空,安静又温柔。
她的那双眸子可真像是小湖,一定要在夜里,清朗的月色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汪水镜子把世上一切的好都给照映出来。
李仙江站在城墙内的阴影中,他的黑发,黑色运动装,和许久都没有什么表情的脸,简直和谐极了,与此山一般沉寂。
她真是个天使,将人内心的躁动不安和伤都抚平了。
李仙江说:“我叫李仙江,你呢。”
少女盯凝他的眼睛然后说:“俞雨。”说罢,她吐了一口气,然后坐下来,像是峭壁之上开放出的细花,“月色真美,和从前一样。”
李仙江抬头看了看天又看了看俞雨,他点头说:“是个好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