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作为世界霸主、最强大的国家,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自然有着发达的情报网络,而欧洲的强国更是他们的重点监控目标。
关于奥匈帝国皇室成立了个什么退伍皇室军人互助基金会,建立了几个下属公司,自然很容易被调查了出来、汇报了上去。
让英国皇室高层感慨不已啊,可想要在英国本土开展类似动作,难度太大了。会招到不少资本家、政客们的联合抵制,影响高层内部团结、稳定。
毕竟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大多数国家,都是施行的自由资本主义的路线,而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是国家资本主意的代表,国情的不同有些东西是没法套用的。
自由资本主义的厉害可不是吹的,确实是天下无敌的,想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时,那些资本家都敢逼着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改姓,英国王室被迫放弃萨克森.科堡王朝姓氏,将姓氏改为了温莎。
估计要不是英国的那些自治领等高度认同英王室,那些资本家、政客们怕自治领彻底造反脱离英国,都敢直接把英王一家象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一家那样吊死,自己当家做主人。
当然这种耻辱也将伴随英国王室成员一生,自此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辉煌彻底远离了大英帝国,没有人敢不怕啊。
估计这也是德国一战前,盼星星、盼月亮想同英国结盟,而始终无法达成心愿、甚至被逼得站到了对立面的主要原因吧,不符合资本家们的利益啊。
这些资本家、政客们宁可接受世仇法国政府,全力发展美国的经济,就是不接德国高层抛来的橄榄枝。反而把责任都栽在德国高层的头上,打了一场导致双方衰弱的4年苦战。
但英国女王精明着呢!王室不弄一个类似的,日后也很难稳定、安抚住广大为国征战的那些老兵家庭,失去大量忠诚的拥护者,会给英王室的亲民政策留下污点。
维多利亚女王这次亲自来谈这个问题,自然是想从中分杯羹,使得英王室今后在国民中维持住崇高的威望。而派其他王室高层来谈判,她怕狡猾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糊弄他们啊。
当英女王大致意向说清楚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倒是无所谓,巴不得双方高层能展开更多的合作呢,最好能成为长期的亲密盟友,跟着英国王室发财致富,短缺利益损失点就损失点吧。
于是皇帝陛下带着皇太子鲁道夫,亲自陪同维多利亚女王等一行,直接前往基金会总部参观,听取了基金会负责人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日后的发展重点、远期规划、预计收益的多少。
维多利亚女王知道,约瑟夫皇帝并没有什么准备,被她们打了个突袭,她们看到的、听到的也是原汁原味的实际情况,但这更方便她们了解基金会准确资料。
女王尤其关注基金会的内部规章、财务管理问题。在基金会负责人的详细解说下,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听的维多利亚女王心里还算是满意,也就决定趁热打铁,在国内各界反应过来之前快速搞定。
下来的资产评估、股份比例分配和让渡就相当麻烦了,虽双方都有合作意向,但该争取的利益那是绝不能手软啊。
最后在双皇的友好交流下,达成一致意见,英国王室和政府以对奥匈帝国企业放开澳大利亚地区矿藏开采权、民间土地购置权,置换基金会25%的股份。
但矿藏开采,奥匈帝国的进入企业只能是退伍军人互助基金会下属的矿业公司,其他的矿业公司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以奥匈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企业,在非洲拥有与英国企业同等权利,置换基金会24%的股份。同时英国高层将支持奥匈帝国在非洲地区开拓殖民地,但不得影响到英国现有殖民地利益。
退伍军人基金会下属的饮料企业,可以到英国本土投资办厂,但员工90%应聘用英国的退伍军人和家属。其他矿业企业等也应有一定比例的英国籍员工,享受与奥匈员工同等的薪资、福利。
这些合作条款一出来,等于英王室空手套白狼,从奥匈帝国皇室方面获取了不下1000万英镑的巨额利益,只是付出了一些偏远地区的采矿权等。
明面上,奥匈帝国皇室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毕竟除了去英国本土投资办厂外,鬼知道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
合作条款传回英国本土,在英国各界引起轩然大波,民众对王室的拥护度明显提高。只有资本家们感到不满,但还在他们容忍度之内,懒得去触犯女王的威严。
欧洲各国知道后,都骂奥匈帝国皇室方面是傻子,尖酸刻薄的更是画了个大大的猪头。资本家们也不由的警惕了起来,这可是从他们的盘子里分蛋糕啊。
同时,发酵起来的这个事情,对欧洲各国的皇室、王室、民间触动同样很大。
但他们这些国家既没英王室的资源,手头也缺乏大笔资金,何况你都有了,敢向奥匈帝国皇室那么玩吗?不怕资本家们造反吗?自己玩不了,想参一股,但英、奥两国皇室会接受吗?
张祥哪知道,他想破脑子,折腾了几年也没搞成的事情,皇帝陛下轻松拿下了。虽表面上损失不少经济利益,但心里有数的张祥知道,奥匈帝国方面这回赚大发了。
等英国女王一行,满意的离开奥匈帝国维也纳,已经是9月初了。好不容易轻松下来的皇帝陛下,又接到大清帝国方面不断的报告,事情还是好事,那只能再次跟着忙活起来,所以心情能好才怪。
既然有足够的利益,也让奥匈帝国方面的政府高层和资本家们不由行动起来,等着分润这份蛋糕。
现在就等着奥匈帝国大使乔尼拉的具体汇报了,好采取相应的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所以张祥的回国请求,直接被皇帝大伯驳回。听到这货的名字就忍不住发火,回来干什么,老老实实在那守着吧。你不是能折腾吗,离老子远远的,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
奥匈帝国大使乔尼拉的汇报,加上和张祥二人详细的分析报告,再次让两国政府和企业兴奋起来,日夜加班,做好应对的措施,并筹集资金,计划派出先遣队伍前去摸底、考察。
而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作为皇室代表、全权大使,全面代表奥匈帝国各界,负责同大清帝国高层的协调、沟通。
得知父亲大人这时将亲自来大清帝国主持工作,张祥不由傻眼了。这事情搞的,不是让老爹遭罪吗?
看来自己也不用回去了,老老实实在这陪老爹过节、过年吧。对了,还得早点去天津港迎接,这可是当儿子必需做的。
拜访了醇亲王奕譞,将事情大致告诉了对方,自然也引起了大清朝廷高层的重视。看来奥匈帝国高层对大清帝国是异常重视和友好啊,这皇帝唯一的弟弟四年都来了两次了,大公长子更是在大清常驻。
那大清方面更不能失去了礼数,规格必需符合对等原则,何况还有大清帝国的部分军火在船上,也得精锐部队去接收不是。
11月20日,大公一行抵达天津,如不是北京现在有电报,有船发现大公的船早早出现在大清海域,张祥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大公一行会来的这么快,也会耽搁张祥等来迎接。
看到大公他们乘坐的战舰,张祥知道为什么这么快了。只见舰身修长,单烟囱,飞剪艏,无撞角,全水线长度装甲带,全封闭式炮塔。大约排水量3000吨左右,虽战舰不大,外观上感觉非常不错。
历史上法国于1859年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战列舰,英国也不甘示弱,于第二年建造了排水量高达9137吨的“勇士”号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均包裹铁质装甲。
而法国在1873年建成的“蹂躏”号战列舰则彻底废除了使用风帆的传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纯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行者”。
这次奥匈帝国之所以放弃1866年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费迪南德·马克西米兰”号撞沉了意大利战舰“意大利”号后惯用的撞角,也真算难为那些海军设计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