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奥匈现状(2 / 2)奥匈帝国再起首页

“是,王子殿下。”

张祥摆摆手让大家坐下,道:

“帕克管家、鲁道夫,你们就他们的培训要多上心,该请专业人士的请专业人士,你们所有人的子女年龄符合,也可同时参加培训,只是要注意保密,别弄的全天下都知道”。

“是,王子殿下。”

张祥正色的道:“好了,帕克管家扶我回去吧,波勒尔你们自己讨论细节,不能露出马脚,要注意保守秘密,要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

………………

回到房间,张祥在窗边的椅子上坐定,看着城堡外白茫茫的雪景,想着奥匈帝国的未来前景。

二元帝国有什么大问题吗?

有,在某些方面问题很大,主要是效率。优势有吗?当然也有,最起码不会犯大的错误。也就说明二元帝国肯定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坏的,只是没有生在一个好的和平年代。

竞争,在任何年代其实都算好事,为什么我比他穷,是因为我哪点没做好吗?大家都会反思与改进的。尤其上面还有一个皇帝陛下在监督着、看着。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是不一样的。国情决定了所有的矛盾,人家基本不存在王权,最起码不存在明显的王权,连加拿大都只是大英帝国的自治领、相对高度自由的。

美洲国家的军费开支普遍极低,毕竟周边的邻居们也是一样,大家都很穷、地广人稀,没那么多资金去用于军事科技方面。

他们政府的背后,也有着世界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靠山,如果去触碰了,往往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欧洲地区强国林立,国家要是经济发展不起来,军事装备上投入不足,金、银等硬通货币不够,弄不好就会被别的国家吞掉、淘汰。

加上各国资本家们的无底线操守,犹太人群体的肆意而为,那对国家和广大人民就只剩下了艰苦与贫穷。

如果说世界列强中谁最爱好和平,当之无愧的就属奥匈帝国啊,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激情和期盼。即使一战期间,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奥匈帝国境内也可谓歌舞升平。

奥地利作曲家老施特劳斯1848年的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歌颂帝国一位将军的丰功伟绩,并成为帝国权威的象征。这是奥匈帝国最流行的曲子,也是享誉世界的名作。

老施特劳斯发明了华尔兹,小施特劳斯创作了“蓝色多瑙河”这个华尔兹、交响乐合二为一的名曲等。

美丽的音乐氛围把奥匈帝国各个民族联系在一起,大家都能从音乐中找到本民族的旋律。

所以奥匈帝国在这个年代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是世界领先的,即使1913年的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也没有那么多感伤、忧愁。

因为维也纳一直是欢乐的海洋,辉煌的场面在每年一度的哈布斯堡宫廷舞会上得到体现。

大家也习惯了华尔兹的调子,那时候的维也纳一个晚上就能举办50场舞会,参加舞会的人们特意戴上面具,贵族、军官、纨绔子弟,包括洗衣女工在内的平民,都可以一起破例共舞。

悠然的华尔兹舞曲中,素不相识的人们相拥而舞,具有民主效果的华尔兹使得奥匈帝国森严的社会等级,得到那么片刻的放松。

奥匈帝国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无法让人忽略其内部复杂而众多的民族、地区矛盾,相伴而生的是内部竞争的加剧。

在矛盾重重之中,奥匈帝国经济仍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同时刺激着民族分离主义的强大力量萌生、发展,以及反犹太主义思想的渐强渐盛。

帝国内部各民族团体,不仅因民族之争、党派之争,而且因地区之间差异而彼此难以相容。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时,大多数民族都是高度拥护皇室的,踊跃报名参军的,更顽强的把俄国北极熊先顶崩溃了,不得不让世人惊讶啊。

1913年前后的奥匈帝国高层,内部充满着各种矛盾,在奥地利和匈牙利之间,有奥地利德意志人与匈牙利部分的匈牙利人(马扎尔人)的矛盾。

在奥地利部分,有德意志人与捷克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纷争。在匈牙利部分,又有匈牙利人和各少数民族的分歧。

奥匈帝国高层采用怀柔和军事管制在内的各种政策,结果一无成效。奥匈帝国的军队曾被当作一个超民族组织,军官团由离开本民族地区的军官组成,以德语为统一语言。

直到1881年,新任总参谋长犯浑,为提高什么战备、动员速度,不惜冒军队“地区化”的风险,而代价是复杂的内部无序管理,和士兵缺少效忠国家的精神。

这个当然必需得先阻止,否则奥匈帝国未来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这也是那些理想家们搞出的祸国殃民之道。到1913年,不仅帝国居民讲数十种语言。

军队官员的语言除德语外,还需用其他11种语言下达命令,每一种语言都有官方翻译。张祥真是醉了,得他妈的有多天真,才能干出这种事啊,历年教育上的花费都白花了啊。

但互相冲突的民族主义集团,却在排犹问题上态度一致。尽管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们历来对犹太人非常友善,但多民族帝国里,民族主义呼声已经甚嚣尘上。

1913年,维也纳200万人口中犹太人约占1/10,比西欧大陆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犹太人都多。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大城市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除了财富,犹太人团体也是维也纳艺术、文化的赞助者和大力参与者,犹太人知识分子,决定性地影响了奥匈帝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方向。

那个时期的维也纳地区,一度出现174个报纸编辑位置中,有123个被犹太人占据的情形,也说明犹太人在世界各地,接受教育方面的优势。

这里的犹太名人也很多,弗洛伊德居住在维也纳伯格大街19号第5公寓,而住在他对面6号公寓的,是犹太复国运动的倡导者赫茨尔先生。

除了犹太人,在这个让众多人经历身份危机的帝国,一直是弱势群体的妇女们,也活跃起来,寻求自身解放。

尽管投身妇女运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她们都以一种宗教热忱,献身于自己的伟大事业中。

所以,张祥对奥匈帝国短期的前景无法看好,各方面皇帝陛下都做的非常不错了,即使他拥有后世的记忆,也很难做到更好,可谓开明的圣君,对人民好到了让人民去苛求的地步。

一战打不赢,那就是打不赢。原因虽然很多,但敌人实在太强大了,才是真正的根源。

英、法、俄,哪个不是真正的世界顶级强国,再加上后面捡便宜的美、日、意等强国。就凭德、奥两国的水准那是真的没法啊。

值得商榷的是能否让俄属波兰人、乌克兰人等少数族裔聚居区独立,象英国等实行联邦制。让奥匈帝国军队和民间如同后世的中国一样,普及日耳曼语,否则让那些人寸步难行。

最后的法子就是移民和驱逐出境了,想方设法也得把少数民族族裔,多移民出去一些。对那些不老实的偷渡客家庭,更应没收一切财产,驱逐出境。犯法的更应扔各地矿山里面,劳动改造。

毕竟他们大多也属于外来者,或他们的长辈属于外来者,并不是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大多来自于俄土历次大战的难民,或奥斯曼帝国特意驱逐过来、逃难过来避祸的人群,真没必要客气的。

比如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俄国人。比如奥匈帝国皇室,日后可以投资罗马尼亚油田和炼油厂等啊,然后大规模聘用国内的罗马尼亚人去工作,那不就出去了吗?其他的也是雷同啊。

想想前世的中国大地,那语言种类可远超奥匈帝国啊,普通话的普及在几十年后同样扯蛋,各个地方该怎么说还怎么说。

但通过教育,年轻一代还不是慢慢基本普及了,办事的时候,大不了被当作外地佬好了。

鼓励少数族裔移民,你不是觉得奥匈帝国不好吗?那请你离开,美丽富饶的俄罗斯不是让你们向往吗,那就去吧,俄罗斯壮汉会交会你们如何享受贫穷。

然后就是镇压了,皇室的手腕还是得强硬,还是得团结三大族裔,军队构成尤其是野战军应只招三大族裔人员,其他族裔的最多当当守备部队就可以了。

但语言必需得统一,否则还打个屁的仗啊,难道也学中国解放前,弄个小号没事吹着玩,一听号声就知道该干什么,否则就抓虾。大兵团、集团化作战可能吗?

………

另外,后世的白人普遍身高马大,但现在这个年代完全不是这样的啊,普遍不到1.65米,在后世的亚洲,也就是基本身高了啊,可想而知人们后天营养补充的重要。

幸好侍卫们的身体素质还不算太差,要不张祥就更郁闷了,哪来的安全感啊,可能跟这些侍卫们经常严格锻炼身体有关吧,要不如何指望他们有能力保护自己啊。

所以如何去改善侍卫们的伙食条件被张祥早早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