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前路多舛(2 / 2)人在初唐,权倾朝野首页

李世民心中一凛,也了裴寂言辞背后的险恶用心,在思索着如何能够保护李麟戟,不让他陷入险境。

“父皇,裴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边疆之地,尤其是汾州介休县,地处要冲,靠近梁师都势力范围,且常受突厥侵扰,局势复杂。李麟戟士子虽有才华,但初出茅庐,骤然置于如此险地,恐非良策。依儿臣之见,李麟戟士子应先在翰林院修撰职位上历练,待时机成熟,再考虑边疆历练。”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李建成就起身走出,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语气平和的说道:“秦王所虑,固然有理,但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尤其边疆亟需能人稳定局面。

李麟戟士子既有安边之策,何不让他亲历其境,实践理想?若只因风险而束手束脚,何以激励天下士子为国效力之心?臣以为,裴尚书之议,可虑而行。”

朝堂之上,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对立,似乎已成为众人默认的事实。

每当李世民提出一项建议或支持某项决策时,李建成往往会站在对立面,反之亦然。

这种现象在朝臣之间已非新鲜事,众人皆知两位皇子间的暗中较劲,有时甚至无需过多言语,只需一方表态,另一方便能默契地持相反意见,仿佛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这种常态化的对抗,让朝臣们在每次讨论重要事宜时,都不自觉地分成了两派,或明或暗地站队,使得朝堂决策过程更像是一场权力的微妙平衡与博弈。

而李渊作为皇帝,往往需要在这样的较量中寻找平衡点。

此时此刻,李渊的面色更加沉静,他深邃的目光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来回游走,内心不停地权衡。

最终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考量:“众爱卿之言,皆有其理。秦王所虑,乃士子安全与长远培养,天子所言,则着眼于国家急需与士子之实践。朕以为,国之兴衰,需有胆识之士勇立潮头,李士子之才,确需实战以验真金。”

他顿了顿,朝堂上的气氛因他的每一个字而凝固,“然则,秦王所提醒之风险,亦不可忽视,李士子可在长安城准备一番前去赴任。”

李麟戟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裴寂的提议背后隐藏的恶意,想让他在边疆的风雨飘摇中自生自灭。

但如今李渊皇命已下,已无回旋余地。

李麟戟暗暗咬牙,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与决绝。

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对,他心中虽有不甘与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明白,此行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心智与毅力的磨砺。

“陛下,微臣领旨。”李麟戟挺身而出,语气坚定,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边疆虽险,但臣愿意承担此任,誓以毕生所学,稳固边疆,不负陛下与诸位大人之期望。只是臣有一请求,望陛下恩准。”

李渊抬眸,示意他说下去。

“臣请求,陛下赐予臣一定的自主权,以便在边疆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李麟戟的请求,既显示出他面对困境的冷静与周全考虑,也间接表达了对裴寂阴谋的警惕与防范。

李渊沉吟片刻:“好,朕赋予你相应的权限,望你能够不负众望,为国解忧。”

李渊的允诺,让李麟戟松了一口气,同时也让裴寂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李世民暗暗点头,对李麟戟的应对感到欣慰,而李建成的脸上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