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边疆之患,由来已久,而突厥之扰,尤为心腹之患。学生以为,要解此患,需有三策并举。”
李渊眉头微挑,显露出对这位年轻士子的见解颇为期待,他示意李麟戟继续。
“第一策,乃是‘强根固本’。”李麟戟继续说道,“我大唐应加强边防建设,筑坚城、练精兵,提高边军的战斗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应改善边关百姓生活,使之成为抵御外敌的坚强后盾。”
众武将听此,纷纷点头,认同其边防之重。
“第二策,为‘远交近攻’。”李麟戟的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可与远方的友邦建立联盟,通过外交手段,形成对突厥的包围之势。同时,对那些摇摆不定的小国,我们应采取积极攻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削弱其与突厥的联合。”
此言一出,一些经验丰富的武将开始露出赞许之色,认为李麟戟所言极具战略眼光。
“第三策,是‘文攻武卫’。”李麟戟语调提高,更显激昂,“在武力对抗的同时,我们还需利用文化的力量,推广我大唐的文化,以文化感化边疆各族,使其心向大唐,减少敌对势力的民心基础。”
李渊听到此处,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对李麟戟的见解十分满意。
“以上是学生的一些粗浅见解,还望陛下和各位大人指正。”
李渊听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频频点头,显然对李麟戟的见解表示认同。众武将也对李麟戟提出的三策表示满意。
这时,朝堂一角,一位身着华丽官服的老臣站了出来,面色凝重,此人正是尚书右仆射裴寂。只见他缓缓走上前,拱手对李渊说道:“陛下,臣裴寂有言,请允臣发问。”
李渊点头应允,朝堂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裴寂目光直视李麟戟,声音沉稳却不失严厉:“李士子,你的策略看似周全,然则是否过于激进?强根固本,自然无错,但大兴土木、扩军备战,恐劳民伤财,非王道所为。至于远交近攻,若不慎引发连绵战火,小国纷争不断,反使边疆不宁,此中风险,李士子可有周全考量?至于文攻武卫,文化感化固是上策,但需时日长久,非朝夕可成,当下之急,恐难即刻见效。”
裴寂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李麟戟策略的质疑,朝堂上一时安静,官员们纷纷侧目,等待着李麟戟的回应。这突如其来的挑战,无疑给原本和谐的讨论氛围增添了几分紧张。
面对裴寂突如其来的质询,李麟戟心中虽有波澜,但表面依旧保持着镇定。
按以往的惯例,新科进士第一次参加朝会,基本都是皇帝象征性提问几个问题,对外释放出一个重视科举的信号。
百官附和一番,基本上流程就走完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会有类似裴寂这种突然站出来发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