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陷囹圄(246)(求订阅求打赏)(2 / 2)大清第一镖师首页

两人一阵窃窃私语。尔后,心照不宣地笑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主要的内容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妄图瓜分大清领土。就拿赔款来说,清政府本来国力空虚,再加上高额赔款,白银大量外流,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中英签定天津条约,清政府赔英四百万两法、俄、美等列强也相继效法,要求他们在大清国的权益平等,故一个条约苛刻于一个条约,赔款是一个条约高于一个条约,像1860年的中美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都是要清政府另外赔偿八百万两白银。到1868年,西方列强又纷纷强肉弱食,纷纷追加赔款金额,而且是限期索要赔款。清政府无奈,只好强逼各省限期限额上缴赔款。在各地政府上缴赔款的过程中,一部分生意揽给了没有倒闭的镖局。一个时期以来,昌隆镖局的生意接踵而来,不仅镖礼丰厚,而且镖额还相当可观。这种生意说的就是各地上缴的限额赔款。可惜,左二把等人哪里知道其中原委,他们误以为镖局的气势失而复得了呢!

本是局势的回光返照,可,对于急于有所成就的左二把,对于昌隆镖局的人来说,个个兴奋得要命,他们脸上挂着笑容,自上而下都干劲十足。

尤其是左安民,他见人就打招呼,对曲老三说,“曲师傅,你还回不回老家?这么好的生意,一辈子见过几桩?”原来,曲老三见生意屡见不好,便萌生了回家养老的想法。可又迟迟舍不得。再说呢,左二把一家也不让他回,执意为他养老。

“嘿嘿,还真不多见。”曲老三憨厚地笑笑,满脸的皱纹,像散开了的麻绳,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周师傅走得可惜,他要在的话,指不定多高兴呢!”左安民不无遗憾地说,完了,总要加一句,“也不知周师傅生活得如何?”

原来,见前一阵子镖局生意愈见艰难,每况愈下,周一枪便有转行另谋生路之意。踌躇之际,“赛仙姑”的爹爹王虎,打发人捎来信说他得了急病,马刻召女儿女婿回去。所以,山西分号撤销,周一枪从回苏州回去,办完张德茂的丧事后,便携妻带儿回山东去了。

“好久没有音信!大概兄弟情谊尽矣!”左二把不无伤感地说,但看到左安民一脸的英姿勃发,二十多岁的他已经成家立业,完全长成个大人了,又满心的欣慰。自己也已过花甲之年,儿孙满堂了。岁月就是这样有情!

“爹,还是让大伯和三叔的分号,揽些这样的大宗生意来做吧。”左安民扬起充满活力的脸对左二把说。

“好吧,就让他们再干几年,好挣些养老银子。想不到,世事还能恢复如初!”左二把也为左安民的欢快情绪所感染,脸上微微一笑。

左安民看到父亲笑了,心里猛然一阵酸痛。自打苏州办完义爷义奶的丧事,多少年了,父亲就没有这样轻松过,这样快乐过,有时,他很可怜父亲,在苏州,虽继承了一份家业,可好像欠着谁永远还不完的人情债。为了这人情债,父亲不敢违逆半点,怕落下不孝不顺不仁不义的名声。在老家,父亲还要顾及兄弟,怕他们万一有什么闪失,自己将承担永远的愧疚。因为,大伯与三叔的保镖之路,是父亲引上道的。父亲怕他们活得不好!见他们缺吃少穿时,父亲心痛见他们刚刚挣了些银子,就奢侈多欲,不知节俭,父亲心里更是难受。父亲和母亲一辈子离多聚少。母亲在家苦苦等待,翘首以盼,岁月蹉跎,熬掉了她的青春和激情父亲自幼家教甚严,再加上周围所有人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所以不敢在外掉以轻心,虽说在外又立家室,有芷蕙相伴,但毕竟没有子女,原则上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图自己享受的。父亲默默无闻地承担着一切,他把生活写在了心里,写在了大半生行走江湖的旅程里,写在了足迹踏遍“南七北六”一十三个省的山河版图里。其间的艰辛,期间的苦楚有谁知!自己十几岁跟随父亲出来,随着阅历增多,渐懂世事,也慢慢懂得了父亲。刚才父亲那一笑,或许卸却了心头多少重负,所以,左安民竟然被感动得心头凄楚,想掉眼泪!

这就是父亲!一个职业镖师!!

有时,左安民也能明显感受到,父亲只要与他促膝谈心时,总少不了一种无奈而叹惜的眼神。左安民知道,那是对他走上这条路的惋惜,也是父亲无能为力为儿子们能更好地安排生活抱愧!但左安民不后悔,走上这条路,甚至,他还有些荣幸,觉得能沿着父亲的脚印,闯荡江湖,探索世事,不为别的,只为了解父亲那颗寂寞的心,也是值得的!

无论如何,左安民在身边,对沧桑满怀的左二把无疑是一个安慰!

“爹”左安民轻轻唤了左二把一声。

“什么事?”左二把轻轻问儿子。

“没什么。”左安民什么都不想说,只要睡在父亲身边。

“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上路呢!”

左二把轻轻叮嘱身边的左安民。

“嗯。”

是啊,明天有一趟镖,要从苏州押往京城,是几十万两苏州交往国库的饷银。因为要得急,还非要现银。所以,左二把托申豹子的关系,把这桩生意顶了下来。最近这些生意,不仅额度大,而且镖礼也丰厚。真是难得的好生意!

左安民顺从地看看父亲,快步回到自己房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