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天视地听
战神殿。
黄四喜骑快马返回江南千里岗山脉。
他在降龙书院修整一夜,次日领着婠婠前往惊雁宫所在的山峰脚下。
由于惊雁宫仍旧封藏在山体当中,必须潜落山下河道才能进入战神殿,水下环境暗无天日,黄四喜就让婠婠待在河边等候,他独自入河探险。
他有过一次探路经验,再回战神殿没有遭遇任何波折。
方圆十余里的地心洞天一如往昔。
周围岩壁里冲泄出来的悬河瀑布,依然在散发着震耳欲聋的轰鸣,瀑边生长的奇异草与树蔓草藤,仍旧彰显着勃勃生机。
从四面八方岩缝内暴射出来的地底火源,飞溅着如火龙般的狭长烈焰,照亮了庞大的地底空间,也给黄四喜前往战神殿照明了清晰路途。
黄四喜很快就已经站到了战神殿石阶最下端的定水大石龟上。
这头石龟有一丈来高,身子暴露在外,四肢侵泡在湖水里。
黄四喜先取出小魔龙,放置在石龟四肢下方的湖底。
整座湖泊是小魔龙的诞生地,将它泡在湖水内应该可以助长它蜕变,但它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苏醒,黄四喜也不得而知。
他决定先去合璧《慈航剑典。
石龟上方是千阶石梯。
他沿梯而上,很快来到战神殿的大门前,箭步而入。
他仰望着四十丈高的宽广殿顶,又前眺对面殿壁上,使用丈许巨文刻写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心间仍会情不自禁的涌出震撼感。
他上次来时。
殿内石壁总共刻画了四十九幅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或人或鸟、或或虫的浮雕图,这些图画即是《战神图录原卷。
等黄四喜把《长生诀放回广成子遗尸面前的书槽内,‘战神图录一’到‘战神图录十六’的浮雕神奇般消失,与《长生诀合璧为一。
当时《长生诀原卷无火自燃,被黄四喜触碰后,化成一枚书印,融化在了黄四喜的右手掌心上。
这次黄四喜仍旧会按照老办法合璧《慈航剑典。
他到了殿内后,直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石刻下面壁盘坐的广成子金刚遗尸。
尸前的三个浅浅凹槽没有任何变化,依然保持着原有形状。
黄四喜打量片刻,取出《慈航剑典原卷,卷面与《长生诀一样浮现有闪光笈文:
‘名宿遗物:收录‘破碎虚空’法门,合璧《战神图录、《天魔策、《长生诀、《慈航剑典四大奇书,即可观读继承!’
黄四喜记得上次他把《长生诀放在了左槽里,这次他将《慈航剑典放进了中槽。
随后朝四周殿壁眺望,他发现壁上浮雕开始一幅接一幅的消隐。
等消隐了十六幅浮雕图,殿壁再无任何动静后,黄四喜伸手触向了《慈航剑典原卷。
‘呼!’的微响。
原卷开始如《长生诀般引燃,卷火沿着黄四喜手指,渗透进了肌肤之中。
本来黄四喜已经做好抗火疗伤的准备,但卷火入体后霎时被摄入掌心的书印里,虽然书印处传来火辣辣的灼烧感,不过这种感觉转瞬即逝。
黄四喜的手掌很快恢复如常。
他知道《慈航剑典的合璧已经成功,就把真气运入掌心,结果真气接触书印后并没有半点反应。
他上次合璧《长生诀,全身内力尽数被书印转换成了长生真气,让他瞬间把螺旋真劲臻至圆满境界。
在杨公宝库时,黄四喜又炼化了邪帝舍利的六成元精,目前他的长生真气根基深厚无匹,已达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他不能突破这一境,真气修为就无法继续增长。
而《慈航剑典在真气上的修炼要弱于《长生诀,它所形成的书印,自然不能给黄四喜带来内力上的精进。
黄四喜就想:“也许可以带给我精神与心境上的提升!”
他就施展精神秘法,试着感应书印,立时就有了脱胎换骨的反应。
几乎在眨眼之间,他就入了定。
只见他双目缓缓合上,视力却没有被封闭,反而变的更加清晰通透。
他感官仿佛蜕变到了一个新层次,让他更为深刻的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奥秘。
他把手臂伸开,横在面前,精神直接穿透衣衫,窥见了自己的肌肤以及肤上的毛发。
他精神又一入微,臂上如网密布的经脉、如水流动的血液、交错相连的骨骼,全都清清楚楚呈现在他眼前。
“这是内视术吗!”
黄四喜忽然兴奋起来,精神不断在身上挪移,深入五脏六腑,竟把心脏蓬勃的跳动颤晃,给他血肉造成的轻微波纹,都给瞧的分毫不差。
他不由涌生预感,这种超凡敏锐的灵觉,应该已经触及到传说中的仙魔层次。
他深研武道这么多年,早已不是凡躯。
只见他猛一抬头,精神霎时远走。
虽然他身体仍在殿内,感官却已经掠出殿外,跃下千阶石梯,穿透湖水,直达石龟下方的小魔龙躯。
就仿佛亲自站在小魔龙身边,他隔着百丈远,发现小魔龙全身的碧绿鳞甲,正在层层凸起,像是有团真气在体内鼓荡,导致小魔龙肿胀如水桶。
黄四喜顿时心怀期待:“这是蜕皮征兆,看来我的判断没有错,果真要把小魔龙送回它出生的湖泊,它才会蜕变苏醒!”
小魔龙究竟要多久才能蜕变结束,黄四喜无从推算,他就继续印证《慈航剑典对他心境的提升妙处。
他精神感应着湖水里的诸多生命,忽然离水而出,冲天扩散,直达数十丈高的洞顶,没入坚硬厚实的岩石内,顺着岩石缝隙继续向上渗透。
石缝内生长的青苔、潜伏的虫蚁,无一例外都被他感官清晰捕捉,但凡他精神延伸之处,任何事物都无处遁形,均在他无所不察的监控之中。
等他精神向上延伸到极致,即将回坠时,感官一下子遁入到一片开阔的空间里。
他就仿佛置身在一座高达七八丈的石殿内,左右殿壁各有一扇偏门。
“咦?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