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忙里偷闲(2 / 2)反转人生之物联网之巅首页

不一会住持诵经完毕,起身转头,看到了陈默,陈默虽然没有醉意,但身上的酒味还没散发殆尽,住持拱手:“阿弥陀佛,请问施主从何而来,为何满身酒气进入我佛圣地?”听到住持这么说,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酒气,连忙道歉:“住持见笑了,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注意到自己冒失了”。住持这时来说:“即来之,则安之,施主可愿坐下喝杯茶水。”陈默原本无事,便欣然答应。

移坐到客房,有小和尚前来泡上绿茶,给住持和陈默都倒上,茶杯并不很精致,但非常洁净,没有丝毫茶渍。

住持先开口:“施主以前是否信仰佛教?我看施主面相及感观施主的气息,仿佛与佛门有很深的渊源”。陈默听了心想:“虽然现在佛教不像以前需要出家,但自己还是处子之身,要是跟佛教有缘难道要打一辈子光棍。”但陈默却也很好奇,为何方丈会觉得自己与佛教有佛缘呢,于是更深地问了一句:“请问,方丈是如何感受到在下的佛缘”。

方丈回答:“刚才我在诵经时,其实已经知道背后站着施主了,但是我在诵经时不愿中断,于是才在诵完经后搭讪了施主,施主站在我背后,佛祖在我前面,我同时感觉到了两种能量在我身边游走,老衲从小便在佛门长大,对能量场的感知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陈默听后也很诧异,难道自己真跟佛门有缘,自己的酒量变化是否也跟佛教有关,于是便将酒量的怪事说给方丈听了,但是他没有透露那个捡到的黑石的事,方丈听后先是吃惊然后平静下来给陈默讲到:“陈施主,我自幼习读佛教圣经,了解佛教中的故事,我的师傅道玄方丈曾经给我讲过一种说法,就是修行到一定境界的高僧在圆寂后,他的修行会积聚在一种物体上,这个物体在佛教一般被称为法器,法器如果遇到有缘的信徒,则多年的修行会逐渐被有缘人吸收,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年益寿,或许还有其他的益处,这样根据人法合一的状态与境界来决定。当然也会有一些反噬力量存在,就是在生前高僧缺乏的东西他也会像新的寄主索取,之余会索取什么也是因人而异的。”

陈默一听竟然还有此事,想了想自己喝完酒,体内的酒很快就会被吸噬掉,难道是跟这有关系,如果跟这有关系,那么那块黑石头难道是一个法器,这样我的什么东西还会被吸噬,想到这里陈默又问了下去:“方丈,请问一下,对于一位得道高僧来说,什么东西是他一生所缺的?”

方丈听到此话,沉思了片刻:“修行之人,本无欲无求,但佛教禁忌本质上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神秘异己力量和神圣对象的一种宗教行为。对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的敬畏感往往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在人与神秘力量和神圣对象的关系上,体现为对自己行为上的限制和禁戒规定,就拿佛教戒令来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主要就女性而言,化装会令人执着色身)、不歌舞及旁听(不贪声音)、不坐高广大床(主要是提醒不要贪睡,不追求睡眠的舒适)、不非时食(对于出家人来说,所有食物都是来自信徒的供养,过午不食能减轻供养者的负担)、不蓄金银财宝,施主饮酒而不觉醉,想必应该是这种反噬的力量在起作用,至于为何会反噬酒,则不知所以然,或缺,或喜皆为起因。”

陈默这时将过往发生的种种变化捋了一下,发现目前也就饮酒与睡觉这两项,饮酒而不醉,每日睡两个时辰而不觉乏累。是否因为与自己合体的高僧之前没喝过酒,所以对酒反噬,之前高僧就不贪睡,所以导致我不贪睡,且精气旺盛,那其余的影响应该还会有,自己只能慢慢体会吧。

告别了方丈,陈默也无心在山上逗留,径直下山,临下山时方丈送给他一句话:“人生如茶,空杯以对,空心以待,活世间之美好,忘生活之缺憾,佛渡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