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如今邵氏在外面有名有姓的,首先就是定襄郡守边大将荡寇将军邵志坚,郡守府功曹史邵志桓。他俩是亲兄弟。然后是邵志坚长子,小将军邵玉衡,次子步兵校尉邵玉昭,三子邵玉符因着体弱多病不常在外走动,名声不显。邵志桓独子邵玉珏,如今也不过十三,还在读书。然后就是邵玉衡嫡长子,邵向阳。
这孩子五六岁时,就叫阿翁阿耶带着去大营里行走,邵志坚亲自向部曲介绍他是邵家小郎君。
明眼人都知道,这小郎君的小,跟他爹头上小将军的小一样,这是未来继承人的意思了。
所以郭嬷嬷是并不赞同大少奶奶冷待小郎君的。
在她眼里,大少奶奶和小郎君母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郎君自打端午节落水后一病不起,大少奶奶和少将军夫妻俩不知为何竟是狠吵了几回,闹翻了,少将军说是出去为小郎君延医问药去了,竟十来天没回府了。
而大少奶奶,见小郎君长睡不起,从心疼到后面的麻木,似乎慢慢接受了小郎君不成了这个事,听小二房沈氏的嬷嬷过来说了几句,便打了主意想跟小二房联起手来夺夫人的管家权。
小二房依仗的是娘家沈氏。作为代郡郡望,实打实的世家,沈氏出身显赫的很。
邵氏虽然是定襄边军一把手,实打实的八千人马在手,当年邵家也不过泥腿子出身,根基实在浅薄的很。是靠着将军邵志坚领了三千人马来定襄解了定襄定陶两县之围,获封荡寇将军,领了定襄郡的防务大权,这才落地生根做起了坐地霸王来的。所以沈家敢来跟邵家拍板,逼着将军和夫人还有二少爷,把小五郎记在二少奶奶名下。
那大少奶奶能依仗啥?桐过秦氏?秦家她祖父秦谟,是做过云中郡的五品偏将军的。所以她一直自诩自己是将军家的姑娘。可是秦老将军已经去世了。如今她父亲秦规,虽然还是秦家家主,但是,因伤病早就赋闲在家了。如今秦家在定襄最说得上话的,是她二叔秦矩,那也不过是定襄大营的步兵校尉,整个定襄,光校尉就有足足八个呢,连二少爷,都是清水河大营的步兵校尉,与他同级呢。所以,秦氏反过来要仰仗邵氏。那她最大的依仗,不就是生了将军的嫡长孙吗?
万一小郎君没有站住,小四郎身为嫡子,能越过两个庶出的哥哥,接掌邵家的势力吗?
这可是军功起家的邵氏,不是看嫡庶看出身的皇室宗室和世家贵族。
她以前单知道自己奶大的姑娘自打嫁了人,后头跟小二房的沈氏做了妯娌,就移了性情,凡事捧着敬着沈氏,这叫她万分不解。
现在看着大少奶奶一条道走到黑,竟是不顾体面,不顾儿女的感受,要拿小郎君做筏子,与小二房联起手来去跟夫人斗法,她就觉得荒谬之极。
这是疯了吗?
眼下大少奶奶拘着大娘子给她照看小四郎,叫二娘子三娘子帮她照看小九娘。
可怜小九娘才出生两个多月,身子弱,养的跟只猫崽似的,看着就不康健,哪里是二娘子和三娘子两个十岁冒头的女娘能照看来的?
虽然自有丫鬟和奶妈子照顾孩子,也并不需要两个小娘子自己动手。
只是这话好说不好听啊。
哪怕换一换呢,叫年纪大些的大娘子来照顾九娘子呢?
可见大少奶奶心里,儿子还是重过女儿的。那作何又牛心左性的,要去听二房的话,装病冷落小郎君,冷眼瞧着下头的人欺负他呢?
那是她亲生的儿啊。
她以前也曾抱着这个儿,说她是靠着这个儿才在邵家站稳了脚跟的。
她那时多喜欢这个儿啊?
怎么一切就变了呢?
郭嬷嬷想不通,越想自己心里也越憋的慌。
要叫她说,大少奶奶这六个孩子,其他五个,捆一起那也没有小郎君一个重要。虽然六个孩子都是她看着落草,看着一天天长大的,都有感情,但是,唯有这个小郎君,是她的心头肉。她是秦家的家生子,对秦家感情很深,也看的清楚,小郎君对秦家至关重要。如今秦家落魄了,小郎君好好的,才能给秦家带来最多的好处。
可惜她只是个奶嬷嬷,不是大少奶奶。她劝了,劝不住。
所以刚刚她怎么也要劝住少奶奶,好叫梁妈妈能顺利留下来的。那梁妈妈是小郎君的奶妈子,她奶大的孩子,肯定有感情,会尽心尽力的。
现下她三不五时就要去西厢房走一走,就是为着叫那起子伺候的人不敢懈怠九娘子,万一九娘子也……
那将军和夫人还有少将军,还会原谅少奶奶吗?
郭嬷嬷不敢往下想了。
希望老天保佑,叫小郎君能活下来。如果可以,也请保佑九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