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秀正叩谢皇恩后,心中仍惦记着之前对覃万雄许下的诺言。他深知君无戏言,既然已经答应了要替他谋取官职,就一定要做到。
于是,待到合适的时机,覃秀正鼓起勇气来到御前,向皇帝进言:“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臣曾听闻覃万雄此人能力出众、品行端正,实乃可造之材。故臣斗胆恳请陛下,赐予覃万雄船山宣抚使司宣抚使一职,让其能一展才华,为国效力。”
皇帝听后,略作思索,心想覃秀正向来忠心耿耿,所言想必不假。且这覃万雄若真如她所说那般优秀,倒也不妨一试。于是便点头应允道:“既然爱卿如此力荐,那朕便信你一次。即日起,封覃万雄为船山宣抚使司宣抚使,望其不负朕望,勤政爱民。”
覃秀正闻此大喜过望,再次跪地叩头谢恩。而覃万雄得知这个消息后,亦是感激涕零,发誓定当尽心尽力,报效朝廷。
皇上当场亲拟诏书,加封覃万雄为船山军民宣抚使、招讨大将军,从三品,领武陵诸司,受白草军民宣慰使司节制。赏黄金一万两,布锦千匹,百草藩美女八百,战俘1000。其余有功的将士均有封赏。
然而,覃万雄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逊和低调。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常常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赢得了人民的深深爱戴和尊敬。覃万雄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他关心每一个士兵的冷暖,时常亲自为他们缝补衣物、送去慰问品。他还经常与士兵们一起劳作、一起训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在他的影响下,船山的军民团结如一人,共同为家乡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英雄并非只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才能彰显伟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是那个在平凡中见伟大的人,是那个在点滴小事中展现出高尚品质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卫家园、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来。在船山这片热土上,覃万雄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覃秀正率领着自己所部军队留在了白草三藩地区,一方面安抚当地的土著居民,让他们能够安心生活;另一方面则着手重新设立白草各地的行政机构。对于各个级别的土司治理官员,皇帝早已在跟随覃秀正出征并立下战功的将领和校尉当中进行了封赏册封。这些受封的土王们将肩负起管理地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任,同时也成为了皇帝统治这片土地的有力支柱。而覃秀正本人,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与敬仰。在他的努力下,白草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繁荣。
此次出征的五千土兵中,除土王覃秀正加封为讨逆兵马大元帅外,有十九人被皇上钦封为土王,有四人被封为偏将军,有四人被封为行军总管,有六十八人被封为总兵。有九十七位夫人被皇上加封诰命,覃万雄的母亲向老夫人也不例外,被皇上钦封为贞静娴淑诲子可风一品诰命夫人。其他军士均有赏赐,是历次出征受封赏最重、最多、最广的一次。
覃万雄受封后,并没有急于率领部队返回船山。首先,他需要协助覃秀正安抚白草地区各个土司及其子民,确保各司治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毕竟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当地百姓难免会感到恐慌和不安。
其次,经过这场鏖战,将士们身心俱疲,急需一段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只有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最后,覃万雄还计划与覃秀正商议并交换部分人员。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随他一同返回船山的一千多名将士中,每个“36“都能拥有 50名成员。这种精心安排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船山宣抚司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处理好这些事后,不觉就近一月了,覃万雄这才领皇命率本部一千八百土兵,高唱战歌,凯旋回船山,并负责护送土王覃秀正家属和留驻白草诸司任职将士的家属去白草。为了充实覃秀正在白草的统治基础,覃万雄从同姓的施南、忠路诸司调覃姓土民一千户到白草定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