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中国的古人一向是非常谦虚的。比如黄帝内经,咱们现在普遍认为成书时间是汉朝,而且认为某些东西能看出来是汉以后才加入的。不确定当时黄帝到底写了几卷,在之后的流传中进行了多少修改增补,但是那些伟大的中医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都只是把功劳记在黄帝他老人家的名下,默默做着贡献。
所以,在神仙系统中也一样,很多功绩都被记在了神仙名下,很多好东西可能很早就有了,只是“”后来才被带到人间”。神仙也很早就有了,后来下凡干大事,才被凡人所熟悉。很多非常棒的人,写了非常棒的书,干了大事业,都还要说,其实是我梦见了一个老神仙。。。所以像楷书这种时间先后问题,后面还有多次,都是重要的提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石猴居然认识字。他出去给众猴们讲洞里情况的时候,这个石碣,是直接读出来的。他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自己认字。而且这事从后面的内容来看,是有呼应的,不是写错了。这个到时候还要讲。
4,石猴把猴子们都带进去之后,先等大家新鲜,抢东西,“只搬的力倦神疲方止”。然后他说“你们才说有本事进的来,出的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如今我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注意,这是很高明的一步。首先是趁热打铁,从大家都跳进水帘洞,到他提出他已经完成任务,时间并不长。其次是锦上开花,他明确的陈述了之前在外面设置的任务,以及他完成的情况,不仅完成当时的任务,还解决了猴群们最重要的两个需求“安眠稳睡”和“各享成家之福”。三,以逸待劳。他提出的时候所有猴子都因为强家当累不行了,没劲反抗了,而且,估计大部分体力比较好的猴子,都已经抢到些东西了,为了自己护着抢到的东西,也不会再去反抗了。
于是美猴王成功上位!
上位以后,“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注意看,它不是去学了艺回来才有领导力的。他这时候就已经展现出充分的领导力了。一般一个猴山只有一两种猴属动物,其他的会因为种群小或其他原因,被逐步排挤掉。越是厉害的动物越是如此,狮子和老虎都还没有形成完全的生殖隔离,还能生出狮虎兽,甚至狮虎兽还有繁殖案例,还能生出虎狮虎兽、狮虎狮兽之类,说明他们其实是非常近的动物,却只能分居在亚非两大洲,这就很说明问题。但是花果山不同种猴子,能和平相处,服从统一的美猴王管理,还能分派君臣佐使,各司其职。白天出洞满山玩去,晚上回来还能住回来,没有哪一波猴政变把洞占了(人类社会都还会有政变,有改朝换代),“合契同情”,就是大家契约精神都很强,遵守契约,有了边际感,就都高高兴兴,这都是很厉害的操作。
从此美猴王“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注意看,之前他是“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以前狼虫虎豹是在先的,猕猿是最末的,自然因为狼虫虎豹厉害。但是现在他当了美猴王,花果山境内整个灵长类动物就崛起了,就变成绝对强势种群了。这和他前期的不同种群的亲密接触,刻意学习,刻意练习是分不开的。
这时候的饮食是:“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伸时节,冬觅黄精度年华。”春天吃鲜花,夏天吃鲜果(果实的果),秋天收富含营养的块状根茎和实(果实的实),边吃边贮存,到冬天还会找中药。这也太厉害了吧。而且刚才说了,他们的作息时间是白天出门晒太阳,晚上就回洞睡觉了,从来不熬夜。别说天产石猴,就连咱们凡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么过日子,也应该可以寿享天年(120岁)吧。
对此,书中有两首诗作为评论。
第一首,是美猴王决定第一个跳水帘洞的时候,书中代言“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谴入仙宫。”看见迈出这一步,未来位列仙班便是顺理成章。甚至,西天取经都是顺理成章。
看口气,这首诗更像是水帘洞原洞主的口气,因为诗的第三句是“有缘居此地”。显然,选择这一日让猴子们发现涧水,饮水思源,一路向上,找到水帘洞,是老洞主深思熟虑的。这需要石猴经历了足够的锻炼,具有足够的能力与自信,而又没有开始贪图享乐的时候。
画面大约是:老仙人,坐在磨的光滑的板凳上,斜靠在低矮的案边,拿着樽罍品着酒,吃着不知道是啥的好吃的,静静等待。终于,他看到一群猴子找到了水帘洞外的瀑布,指着瀑布叽叽喳喳一阵,然后那个关注已久的石猴站出来,吵着要自己先跳进去。终于,老神仙看那石猴克服心中恐惧,“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他赞许的点点头,嘴角上扬,轻啜一口酒,无声的做打油诗一首,抒发心中喜悦。再见石猴进入瀑布“突睁眼抬头观看”,兴奋张望,便于吐纳之间,化作一朵小花,隐藏在光滑的凳子板上。。
第二首是高登美猴王王位后的总结。第一段“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三阳交泰,需要解释一下。太阳为阳,山南侧为阳,因为能照到太阳。水的北岸为阳,因为能照到太阳。这三阳相通的地方,是风水宝地,适合万物生长。仙石胞含日月精,和借卵化猴上一章讲了。这石猴孕育出来就是要干大事的,这本书借他的名字要讲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故事,毕竟后面他们的名字都是隐喻。
这里还要说一下道家的“丹”。狭隘的丹应该就是炼出来吃的小药丸。但是广义的丹,就是各种成功,比如很多道家都在讲内丹,并不是把身体内炼出一团聚集的物质,应该是一种成功,身心健康的境界,或者一种可以持续散发正能量的能量场。包括之前有人说《西游记》事实上是一本炼丹秘诀,书里也的确提到过铅和汞之类的物质。但我觉得,这本书整体的讲的还是更大的丹,炼丹,就是即个人成功的,团队成功,心智的不断成熟,正义的不断显现的修炼过程。以及像炼丹环境一样,残酷的烈火般的社会坏境。而且,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用“完大道”和“配丹成”做为对账,才是平衡的,合理的。
第二段“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这时候的他,还属于天真的状态,往自己心里找寻未来的答案是完全找不到的,但是在他身外,早有人知道了他的发展与结局,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都准备在那里了(所以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去做事就可以了)。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并不能通过内观,在自己心里找到关于未来的答案,但是后面也都称王称霸任纵横了。
这一段真的一语中的,意义重大。不止是对孙悟空这一生的高度概括,对于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也适用,甚至对很多未来将要干大事,将要成功的年轻人,也是同样适用的。值得西游记迷反复阅读。
美猴王留学故事,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