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明朝公务员(2 / 2)明朝当官那些年首页

陈温这才放下一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来,他甚至念叨起来陈惇已经死去两年的娘亲:“都是爹爹不好,把你娘拖累死了,你娘她多好的人啊,跟着我一天福都没享过……我有愧于她啊!你娘临去的时候,我还跟她立誓,一定会把你拉扯成人。可她前脚走,我就叫你吃糠喝稀了……我真是无用之人啊,读书读了半辈子,一事无成!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娘啊!”

陈惇手足无措地看着他的鼻尖上挂着一滴大大的泪花,想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安慰,就道:“爹咱就不提以前的事儿了,以后可不是要咱父子俩振作起来,好好活着吗?”

陈温响亮地擤了擤鼻涕,道:“你说得对,我正要和你说,我找了一份好营生,是给县衙里当佥书,每个月会有二两二钱的白银呢,再不会让你天天喝稀饭了。”

在这物价并不算高的年代,一只鸡只要一钱银子,若是陈温父子两个天天吃米吃菜不吃肉的话,这一笔钱绰绰有余了,若是三天两头打打牙祭倒也能勉强维持,但是柴米油盐这些佐料,烧的柴火,身上穿的衣服,租赁的房屋,哪个不需要钱呢?算下来,这日子恐怕更是捉襟见肘了。

但现在有这笔钱,绝对是比没有好的,陈惇知道陈温就是书读傻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典范,把年华蹉跎在一次又一次不中的科举考试上,其实这似乎已经是陈温的执念了。现在他能主动谋求生计,看来真的是陈惇的病刺激到了他。

“您在县衙里上班啊?”陈惇对这个更感兴趣:“那就是公职人员了?”

“什么公职啊,我只是被知县老爷聘用了,”陈温感叹自己的运气好:“也是上天庇佑,前一任的佥书十天前奔丧去了,公署里缺这么个人,县老爷急招,而刘典吏我又认识,他就跟知县老爷推荐了我,知县老爷见了我一面,对我还算客气,当场给我发了聘书,让我充了书吏。”

从陈温口中,陈惇才渐渐了解这个时代的官吏制度。官吏官吏,虽然经常一并提起,但是官员和吏员却是泾渭之别。官员领有公家给予的薪水,属于公务员。吏员是官员另外聘用的临时工,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吏又分为有名额的和没有名额的。比如知县老爷自己聘请的人员,如师爷和长随,做为自己的智囊、心腹和随从,想请几个人请几个人,这些人员是跟随知县老爷的升迁变动。而县衙之中的其他人,比如书吏,承差,典吏,多为本地固定为主,算是有名额的那种。

会稽县的知县老爷曹正生性悠闲,奉行黄老之道,刑名上面不怎么用心,但万幸会稽县鱼米之乡,百姓欣欣乐善,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刑狱。所以县衙“六房”的书吏,按规矩本该有六人,但因为无所事事,只保留了三人的名额,而这三人之中,马书吏和杜书吏自成一党,排挤走了另一名书吏,所以知县才招募了陈温进来,补全这最后一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