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离京,暗恋和散伙饭(1 / 2)非付费公寓首页

周五的晚上,我靠在床头在前公司离职员工微信群里宣布了我即将离开BJ的消息,大家的反应挺统一,排队发了一个“卧槽”以后,才开始有人问我下一站去哪里,我简单回复了“杭州”俩字,有人说杭州也挺好的,大部分人没有再说话。

有两个关系特别好的前同事私聊了我,其中一个约我走之前吃个饭,另一个已经常住上海的前同事则表示,终于可以约起来了,让我去了杭州没事儿周末多去上海走动走动。

齐坎破天荒发了一个表情包给我。

我看着摸不着头脑的表情包,也回复了一个表情包。

一分钟过去了,齐坎没有再发信息过来,我不想错过和他聊天的机会,想了想他微博上发的状态,主动发了信息:“减肥3天瘦了多少了?“

齐坎回复挺快:“0.03kg,是不是很厉害?“

“嗯,厉害,加油,按照这个速度,再有2997天你就达到理想体重了。“

“好的。“

对话干巴巴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好放下手机关灯睡觉。

直挺挺地躺在黑暗中,我一点儿都不瞌睡。这房子临街,外面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和楼下烧烤店的声音夹杂在一起隔着玻璃和窗帘一起传进来,而窗帘遮光效果并不好,我在那一刻感觉自己似乎睡在大马路上。

躺了一会儿,我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冰箱前倒了一杯梅子酒加了一块冰,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站在床边一边吹风喝酒一边观赏夜景。我时常干这个电影里睡不着的人干的事儿,对我来说,这个行为仅仅是一种模仿,一种一个人半夜喝酒的仪式感,所以睡不着的夜里,我特别喜欢模仿这个场景,和伤春悲秋无关。

我住的地方非常靠西,在丰台和大兴的交界处,下楼溜达的话,会觉得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完全不是刻板印象里的BJ,此刻,站在12楼窗边往西看,却也没觉得多荒凉,已经是深夜,依然千家万户灯光闪烁,和我去过的任何一个中国的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哈尔滨、成都这些地方的非商业区的灯光一样。

城市与城市的差异并不在房子,也不在灯光,除了所处气候带和食物的差异,剩下的差异只有长居才能感受到。

我想杭州应该会是我人生中下一个重要的城市,这种未知的改变好过我继续在BJ一成不变。

酒已经喝完,我把还没融完的冰块倒进嘴里,让它迅速融化,然后关窗拉窗帘,没有刷牙便回到床上。

手机上有齐坎发来的信息,约我明天晚上一起吃饭。

我决定不回复,而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心地睡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假装刚看到信息,回了一个“好啊。“

没等到齐坎回复,我又发过去一条:“几点?哪里?我都可以。“

过了半个小时,齐坎把一家粤菜馆的大众点评链接发过来,问我:“晚上6点,OK不?“

OK。

天气很好,我起床后开着音乐换洗床单被套,吸地拖地,擦桌子柜子,收拾厨房,卫生间也清理好,临近中午,烧了一小锅有大约10种蔬菜的蔬菜汤,喝完洗了个澡,开始化妆,那个时候,才下午2点。

一线城市约会的时间成本大概就是这样,你不得不从约会时间前三四个小时开始化妆,如果是见重要的人,化妆做搭配起码要一个小时,收拾完毕坐地铁倒地铁再步行或打车到约会地,一个半小时又过去了,要想确保不迟到,提前3个小时比较稳妥,当然,我给自己预留了半小时睡觉时间,这是我的习惯,化完妆在床上躺半个小时,自我感觉眯一会儿眼睛会没有那么肿。

我不确定齐坎有没有叫别的前同事一起过来,我默认没有,不说就是没有。

下午5点40分,我比齐坎先一步到饭馆,在靠窗的位子坐下以后,我耐心地等着齐坎。

这间餐厅我之前因为一次沙龙活动来过,一整座从安徽移过来的徽式建筑非常有特色,层高远远超出一般房子,显得异常开阔,二楼还有一个露台,在那边可以看到不远处停着的游艇,即使是在BJ,这里也称得上非常有特色了。

相比之下,我和齐坎一起吃的这顿饭平平无奇。

他比约定时间晚了10分钟,因为来的路上出了一个小车祸,他打的滴滴撞了一辆电动车,双方都没什么太大损伤,但警察来得特别及时,齐坎也不好意思换辆车走,只好等警察做完笔录才坐上车继续走。

“司机没收我钱。“齐坎开心地跟我说。

因为这个话题做开端,我和齐坎单单是聊滴滴司机就聊了半个小时,把自己和朋友在各地遇到的奇葩滴滴司机纷纷拿出来分享,后来我们又聊了各自家养的狗和租住小区里的流浪猫,以及如何减肥,每一个话题都还算有趣,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于我而言,这些聊天内容也没有更多惊喜,饭吃到一半,我甚至怀疑齐坎是否为了不冷场一直在努力寻找话题。

这是我们第一次单独吃饭,不尴尬,无惊喜。

不出意外的话,也许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吃饭,即使这样想着,我还是在8点半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们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