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刚出生时是迄今为止最纯粹无助的“动物生命”,不像其他野兽或者群居的动物那样有尖牙,利爪或者翅膀作为防御补偿,本来从成长到成熟就需要更长的周期。根据英国剑桥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实验表明,一个普通人的大脑(负责理性思维、克制情绪波的部分)从生理到心理成熟至少需要30年,如果按照能够活到90岁来计算的话,至少要占去人生1/3的时间,难道不该用更长周期的耐心跨度来养育和对待么?然而,最不幸的可能也是人类群体,被滥用的语言和肢体,不恰当的言行以及被无明不净染污的生活环境,都可能把孩子的童年摧毁,进而对其成人部分影响至深。
因为人类前七年就写好了一辈子的剧本雏形,没有学到的功课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下一个七年出现,换了人换了场景换了道具再演一遍,而且第一次学不会,第二次只会加码,第三次接近崩溃,第四次几乎绝望,第五次每个人还不一定都有机会偏离过度并仍然保持初心,用七年又七年的时间消磨你打击你,直到你愿意面对那个只有自己可以解开的难题。
除非你,不再寻找自己。
有人也会选择不去面对,那就等足够的痛和失去来唤醒吧!如果不想被外界裹挟,请找回自己的力量。
每个人在找到自己之前其实可以做的还很多:
我对自己慈悲,才有可能对TA人慈悲;
我对自己宽容,才有可能对TA人宽容;
我对自己少些苛责,才有可能对TA人少些责备;
我对自己少些抱怨,才有可能对TA人少些埋怨;
我对自己少些挑刺,才有可能对TA人少些挑剔;
我如何对待自己,世界就如何对待我。除非你能够遇到愿意抱持你的伤害而不再二次投射回去的疗愈关系,也许更完整的自己才会浮现,即使结局不完美,但足以终身难忘,也是一份生命的完满。
所有的自卑感和低自我价值感以及其他人格认知障碍的形成,基本都来自童年时养育者以及周边接触群体的不当言行。每个我在另一个“不如我”的人面前总是容易显露更多的优越感,极端的优越感只会衍生出自私和残暴,正负情绪其实都是内外守恒,不多不少。只是我们更加容易接受正面,不断贪爱,而对负面的自己通过向外投射来减缓自己的不适,除了小时候没有被好好教育过负面情绪的处理,也有自我觉察不足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参考对象的学习,确实很难凭空想象。但我们都能体会到增加了外部的不适,反过来还是在折磨自己,自以为厄运总是找上自己,其实只是自己的画地为牢,因为我们和负面情绪还是在同一个圈子里,并且是自己创造的圈子,只是我们不自知,或者自知而不愿意承认而已。
自卑感其实也可以有正面的意义:自卑感可以帮助我们躲开不那么擅长的领域。只要自己愿意蓄力,继续花时间寻找真正擅长的事情,总有一天可以突破自己。请永远记得,老天爷一直为你预设了天赋配置,只等你来开启。自我价值感也是可以由自己来重新定义的,而绝大部分人的低价值感其实都来自早期外在的批判。幸好是外在,你的内在知道你的真正价值。
因为你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你。现在请停下来三秒钟,环抱一下被你忽视的身体吧,TA一直都在。
只要和我们的内在深度连接上,外在的一切才有可能不堪一击。找到内在那把只有我们可以打开的钥匙,源源不断的智慧就会喷涌出来,只要我们还在不断学习,成长就不会间断。优越感可以是良性竞争的有价值资源,优越其实都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不存在谁比谁优越的问题,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即使家中子女众多,位序不同,也可以和睦相处,彼此尊重。
姐弟三人已经分化出更加成熟的性格特点,内在小孩和内在大人(还应该区分内在父亲和内在母亲的融合)在各自的社会阅历和成长过程中日趋完善。也许是得益于孩子们在独立思考的年龄就离开父母住校生活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孩子本身就有自己的人生,意识到各自的不同,也就没有了不必要的比较心态:就像公路上开往不同方向的汽车一样,向左转的轿车不会羡慕向右走的跑车,更不会嫉妒往前开的货车,类型和方向各不相同,自然无需介怀。每个人唯一需要比较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该值得庆贺。回想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当小宝宝可以翻身或抬头时,可以走出第一步路以后,还有含糊地叫出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声音时,父母都能欣喜若狂: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拟疫情之后的全民大解封,也好比热爱的球队攻入进球般的喜悦与疯狂。我们每天可以好好活着还能不断进步,做着早已超出婴儿时期可以做到的一切,难道不该为自己感到激动和自豪么?
时间点到了,每个人该回到自己的人生路上发光发亮的,终究会发光发亮。
然而,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认出自己的闪光点,为稀松平常的一切感到小确幸,为生而为人的自己感到无比万幸。
现阶段父亲的角色出了个程序问题,俗称bug。父亲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从小到大来自兄弟姐妹之间的比较,来自亲属们的比较,让他觉得没有物质上的成功就是人生的失败者,仿佛人生需要身价过亿才对得起“人”这个身份,仿佛要有车有房有众多儿孙福才算人生赢家。这份自卑感无形中就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没有觉察的自我批判,自然也会投射到外在,尤其是最亲近的人身上。每一代父母总是会遗传上一代的遗憾,也许是父亲的父亲早早过世的原因,让父亲也没有了合适的榜样力量,就要提前学习一个男人的担当。其实只是他暂时忘了为孩子们在高考时亲笔写的鼓励信,不知道让孩子们想起多少次都感动的温暖又慈爱的背影;只是他暂时忘了任何时候和母亲出游时都牵着母亲的手,不知道自己是个羡煞多少年轻夫妻的深情又简朴的长情人;只是他暂时忘了即使一穷二白仍然敢走和族人不一样的道路,带着母亲在陌生城市闯荡的自己。他只是忘了年轻时的每个他自己,忘了更大的礼物正在为他量身定制而准备。父亲的精神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亲属们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金钱财富,上天的公平在于,晚期要给你越多无价的东西,就需要在早期有价的另一端暂时少放一点,因为无价,其实已经无法在同一水平维度上直接比较。
也许父亲内心还有一个一直等待被爱的小孩,而这份爱只有他能给自己。
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正如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在阅读这段文字的妳(你),可否认出自己到底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