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灌溉容器的委屈(2 / 2)了不起的妳首页

心随境迁,变化的到底是心还是境?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时空,以及我们所认定的执念。是心让我们认定还是境让我们认定?取决于是否承认,承认一切由自己的心出发,承认外境皆为心的投射,“心”和“境”互为镜像。但是又由谁来承认呢?承认的载体是空无的还是实有的?

水知道答案的实验从大米的实验中有了最新突破。过去的经验是:当我们为每种水的结晶体贴上相应的文字时,如“我爱你、你很美、你很糟糕、你很棒、你烂透了……”,水在结晶后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出版物的图片上看到积极的言语会让水晶体呈现出美丽的图案,而消极的语言反而会让水结晶出奇奇怪怪的形状,观感也会很不适。然而,现实中有个实验是:当孩子们给装着大米的透明罐子也贴上类似的积极和消极的话语时,看到的结果却让人颇感意外。即使写着:“你是值得被爱的”的罐子,里面的大米不到一周还是发霉了,并且对于写着“你真坏”这样字眼的罐子,大米还是好好的。深入探索才发现,原来写下这些文字的孩子家庭各有各的状况:写下“你是值得被爱的”字眼的孩子并没有真正生活在一个被爱的家庭里,反而是在父母的辱骂和批判下长大的。也许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孩子内心是渴望的,只是身心的能量没有真正浸泡在真实的被爱的环境下,仍然会投射出一种负面的呈现。即文字和身心传达的能量已经不再一一匹配,环境对人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人本身。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些文字并非孩子的真实意愿写下的,而是老师或者其他外在权威所要求的。在不了解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下,被分配的描述可能也由于赋予纸条直接能量的人和文字内容不一致,最终导致了实验结果和我们预设的假想有所出入。

旧有的认知被打破,不再是表面的附和而是更加内核的呈现。但人类总是先肤浅才懂得深刻的意涵,看不到的东西总是难以让人相信,存在都不代表一定能够被发现,更何况是难以确认是否存在的事物呢?看得到的名声、地位和财富的数量都是衡量人与人之间远近亲疏的重要因素,竞争和比较也就随之而来,多少孩子从小因为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被父母看不惯,进而被伤害和被忽视,殊不知到底是孩子还是父母选择把TA们带到世界上,但责难总是落在弱者身上。自欺欺人得到的心理安慰,掩盖不了每一代人经历的殇,如果孩子要活得不一样,只能觉知不再重复不希望的父母模样,传承美好,转化才得以发生。

有人的出生可能就从罗马出发,所以条条大道通罗马对这些人是不适用的。当你以为学好各种技巧就可以超越身边同龄人,而对方已经无师自通跨界发展,横杠加身,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反超的;当你以为坐拥各种顶流资源就可以人脉遍地,随时取用,而别人家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圈子,直接晋级哈佛路,比学霸还学霸,超出不是一头半身,估计努力几辈子都不一定可以赶超;当你以为跻身热门领域高端市场身处大城市,仿佛没有来者追赶,你独占鳌头,眼看着快要来到人生的高光时刻,实际上好东西怎么可能会没有人惦记呢?追逐者已经早早守候,就等着碰瓷或者坐享其成。

人类的争夺性兽欲是被激发的,也可能是被大势倒逼的。

只要还停留在生存层面,只要普罗大众生存层面没有得到更合理妥善的解决,其实各种无法想象的恶行都有机会出现,而人类身处生存压力和生活动荡并存的社会中时,个人的生命追求就会显得微不足道,有些可笑甚或举步维艰。然而,突围者总有办法,因为TA知道,如果一个馒头就可以解决生存问题,思考和创作就可以享受生活乐趣,剩下的大把时光就该为了追求生命意义而活着,而不是被各种不必要的噪音所影响,不管这些噪音是来自内在还是外在。

我们都是自己灌溉容器的主人。小时候没有足够的力量为自己发声,为自己争取,长大了如果还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环境和外在的一切,不愿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不愿意面对内在的匮乏与挣扎,那生命只能继续为你找到填补以后,终归还是要带走一切。是继续因为外界而起伏自己的心境?还是学会和自己和平相处?和外界和平共处?让外相自行停下纷乱的步伐?

守住本心,从自己出发,先找到自己!

源头其实从未远离,不断背离本心的只有我们自己,但万幸的是它一直都在我们的手中。

想到和说到之间的距离如果说差一张嘴,那还要看所思所想所说是否足以对TA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冷嘲热讽、挑拨离间、阴阳怪气和夸夸其谈都是人类的言语,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想听到的,但却时不时从自己嘴里冒出来或换了场合就露出原型,其实都只是不了解人类语言的价值,以及修炼的源头;绵言细语、巧舌如簧、义正言辞和侃侃而谈也是人类言辞的另一种呈现,用对场合找对时机,说出来的话才能让人如沐春风,愿意接近,有时候还有机会为国争光。重要的是,被灌溉的容器才能少点委屈,多点智慧。如果每个人在张嘴之前都有增加TA人福报的雅量,这个世界肯定会少了很多肥皂剧和言语杀手,文化沙漠也会被更多人的智慧绿洲所覆盖。

说到和做到之间可能就不只是相差一个身位的执行了。正如爱一个人,说我爱你只需要三秒钟,用行动解释它可能要三个小时或者三个月不等,然而证明我爱你却需要一辈子。因为自始至终我们可能爱的都只是自己和自己的投射,如何无条件地去爱,只有不断深入内在的人才有可能达成。有时候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也许是给双方自由,不束缚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关系,只要双方各自安好,也是一种成全。

认识我们自己,也是一辈子的功课,从了解我们往自己的容器里装什么开始,也取决于我们做了什么和为了什么而坚持。

做自己,今天我们可以自信满满,做什么都顺心如意,明天被人质疑了一番,泄气之后还会继续努力;把时间拉长到一年两年十年或更长时间,一直做自己的事情却还没有任何起色,年龄到了家人催促,身体老人没人照顾,环境变了没有收入,仿佛总有外在的声音干扰我们,也让我们不断偏离自己的轨道;做到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但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我们做自己,做到这条路到头来还是只能自己来。如果做别人想做的,做别人期待的,其实再努力也是徒劳,因为有太多表面风光内里空洞的灵魂在世间游荡,把自己落下了或者没跟上,不同步的自己早晚都会不协调。

事实上,我们终究要修炼的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不偏倚、不贪著、不执迷,有条不紊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学会把诽谤当风帆、把质疑当船桨,把对生命的热浪化为推动自己前行的罗盘,让一切躁动的声响扑倒在博爱的沙滩上,随风掩埋,迎风而上。如水般无我,如镜般无心,沉浸在每个当下,每一天都把自己灌溉在热爱里,这样才能逐浪前行,驶入自己的航向。

不管尽头有多遥远,也不管步履有多蹒跚,只有穿越灵魂的暗夜,才能重见内在的真相。属于每个人的蜕变之旅,如果每一步都能做到行棋无悔,命运也将定格你的魅力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