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独家的生命之书(2 / 2)了不起的妳首页

一穷二白的日子有些暗无天日,因为是外来人口处处都免不了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就连双胞胎竟然都被认为是超生的。东躲西藏的日子从未少过,加上两年后女婴的弟弟也出生了,一家五口的生活更加窘迫,但罚款的单子最终还是落到了父母的头上,对于本就没有多少收入来源的父母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还好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因为勤劳肯干,做事认真,在一次搬运工作中结识了当地有威望的警官,得知孩子因为超生而无法上户口的实际情况,基于个人良知摆平了父亲承受过的委屈,暂时缓解了一家五口的窘迫生活与经济压力。

岁月如刀,就这样父亲和警官结下了四十多年的深厚友谊,每年每个重要节假日的餐桌上总能看到两人把酒言欢谈笑风生的画面。尽管生活艰困,以及遭遇再大的打击,但成年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仍然能为生命点缀不少希望与暖意。父亲也在几十年的坎坷磨难中成为一个圆滑世故却又老实本分的中年大叔,左右逢迎间身边朋友尽管多了不少,但父亲也清楚地知道真正交心的不会太多;母亲仿佛被父亲保护得很好,眼神至今还是那么的透彻明亮,虽然还是会有无法预测的情绪风暴,但每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开开心心的,尽管没有多少文化,但60多岁了还能像一个孩子般喜欢跳舞、写写画画,丝毫看不出老年人常有的颓态。

其实,父母亲只不过是被无情岁月的风霜磨去了棱角,把一言难尽的困苦都打碎吞到肚子里,期待用更多笑脸和乐观带给孩子快乐和希望罢了。这是作为一对父母可以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爱了,因为父母都不想孩子们再经历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往事不堪回首,仅仅是因为悲伤和艰苦总是那么的沉重,父母深知过去不该成为现在的负担,未来才能有所期盼。

每一代的父母总是有可能需要承受一些时代业力的驱使而选择不得已的人生,为了下一代的安稳,总是在时不时的叮咛中期待孩子捧上铁饭碗,但有时候有些安稳是否反而成了孩子无法尽早独立的障碍?或者说配合着孩子的剧本,其实不预期的动荡已经在酝酿,没有绝对的安稳,也没有必然的动荡,有的只是人心变迁的不断呈现与显化。

双胞胎女婴即使是双胞胎,小时候尽管穿着母亲做的带着明显双胞胎辨识度的衣物,也开始各有各的个性和追求了,外在的趋同还是阻挡不了孩子内心对独特性的追逐,三姐弟在学习上也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各自独立健康地来到人生的下半场。曾经跟着父母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阅过的人,都沉淀在每个人心里,姐姐热情大方,善解人意,妹妹喜欢恶作剧,任性灵动,弟弟沉稳早熟,暖男温情。要是有个哥哥就好了,姐妹俩有时候也希望有个哥哥,虽然父母已经对他们呵护备至,心疼有加,但哥哥对妹妹而言一直是一份特别的存在,渴望被保护被宠爱也许是每个女孩子的天性吧。而且哥哥跟弟弟就可以有男孩子之间的游戏,该有多好。

其实,弟弟原本是要当哥哥的,只是另一个男孩不幸被夭折了,因为始终没有逃脱超生的命运,另一个孩子不得不在母亲的胎盘里死去,再也没有机会见过这个世界。

还好,没有出生的弟弟在“独家的生命之书”的文字里有了自己的角色,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还没有来到世界就被扼杀在母胎里的生命,向规则的制定者带去无声的问候,沉默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警醒着生命的意义。

然而,如果在一个动荡不安、内卷严重的时代,也许没有出生反而会是更好的选择吧。或许因应时代的需要,有些死去是为了后面更多人的顺利降生,有些活着也是为了更多人带着希望而活。当人类真正懂得慢下来,并开始回到生命的源头,走到一个高速增长所需的拐点,渐进放缓到降速轨道后,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才有可能被真正看见。

如果有幸活着见证,我们仍然是幸运的。

生与死本来就是一种循环和自然规律,即使有人为的意志,也躲不过万物的轮回,业与障,道与法,都有心念的去处。

每个人都有价值,即使没来得及出生;

TA曾经来过,即使素未谋面;

虽不够完整,却填满了回忆;

回忆是意识的碎片,也是遗失的信息,等待重组的一天;

重组过后的记忆是人类的足迹,也是生命的见证。

我们都是生命历程的参与者也是亲证者,可以感受到呼吸的每个瞬间,都有活着的痕迹。生命原本简单而纯粹,就在当下的每个瞬间,但只要参杂过渡的外在追求,被扭曲和衍生的欲望就会成为我们的羁绊。

生命之书的独特性既有时代背景的渲染,也有每个人可以着墨的部分,等待我们重新书写的一直在心中,那份独家的孤品记忆,看似颠倒错位,支离破碎,却已经在我们开始记起自己的本来面目时陆续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