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脸坏笑,把任务给了好言相劝:戏貂蝉。
貂蝉,是《三国演义》里塑造出来的虚构人物,或者真实历史中也有其人,但正史不作收纳,古来历史少写女性,这是历史学家们的通病。
《三国演义》里的女性其实也写了不少,象董太后、何太后、糜夫人、甘夫人、孙尚香等,貂蝉是书中着墨最多的一位女性。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
这四位美女的排序似乎也是按年龄排的,西施是周朝人2533多岁;王昭君是西汉人,2077多岁;貂蝉是东汉末年人,约1844岁;杨玉环是唐朝人,1304岁(均按活到2023年计)。依这个观点来看,这美女生得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现代,当代哪里还有美女啊?是早起没喝鸡蛋茶么?是生活质量不好么?是空气质量不好么?还是熬夜熬的?
对不起,说秃噜嘴了得罪人。
还是再说貂蝉,京剧《凤仪亭》说东汉末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长大成人便被送入皇宫,貂蝉生得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所以很多人认同貂蝉是陕西米脂人这一说法。另外也可以这么认为,当时汉宫内是真正的美女如云,如貂蝉之流才能当个宫女,随随便便流落宫外,使世人才知道,这是历史排位第三的美人,那皇后、贵妃得是何等的美貌,世人恨不能一睹当年的芳颜!
又有一说,东汉末年,有一樵夫,一天他正在深山打柴时,忽然听到山崖上婴儿的哭声,洪亮异常,惊得飞鸟都乱窜而逃。平素在此山打柴,从未见过有人家居住,樵夫不禁心惊胆战。哭声持续不断,善良的樵夫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大着胆子循哭声向山崖寻去。哭声原来是从半山腰的一个石洞里传来的,洞前是悬崖峭壁,有一棵参天古树屹立于前。樵夫冒险爬上树梢,慢慢挪近洞口。樵夫看到在洞内的一张石桌上一个斗篷裹着的女婴,粉雕玉琢,十分可爱。樵夫又惊又喜,上前小心抱起,女婴马上停止了哭泣,望着樵夫甜甜一笑。樵夫用捆柴的绳子将女婴小心系在背上按原路下山。回家的路上逢着一位苍颜鹤发的老者,捋须而笑,对樵夫说这孩儿长大后,必定是个美人。如不嫌弃,我给她起个名字,樵夫心想这老丈与婴儿有缘,便答应了。老丈给女婴起名貂蝉,尔后飘然而去。樵夫将小貂蝉抱回家中悉心抚养,视若掌上明珠。
总之,貂蝉的传说与传奇很多,很有意思。包括她最终的结局也有很多说法。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读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版本。
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美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第二种版本是曹操强纳貂蝉为妾,貂蝉宁死不屈而选择自杀。
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种版本陈述貂蝉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蝉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