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这一璀璨而短暂的封建王朝,于公元923年至936年间,屹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之中。该王朝由英勇的沙陀族创立,定都于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历经风雨沧桑,共计一十四年。
追溯其起源,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在收复京师长安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而被朝廷赐封为河东节度使,治理太原府。随后的中和四年(884年)与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两度荣膺“陇西郡王”的封号,威名远播。
乾宁二年,李克用再受晋王册封,自此他便以河东为根基,割据一方,建立了赫赫有名的晋国。然而,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建立后梁,李克用则坚守旧制,继续沿用天祐年号,使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为强大的威胁。
天祐五年(908年),一代雄主李克用与世长辞,其子李存勖继承父志,登上晋王之位,继续领导晋国走向新的辉煌。
天祐七年(910年),朱温野心勃勃,意图一举荡平义武军与成德军,遂发大军征伐赵地。然而,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强敌压境之际,独木难支,无法抵挡住后梁大军的猛烈攻势,无奈只得向邻国晋国发出求救之信。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亦识时务,遣使表明归附晋国之愿。李存勖审时度势,果断派兵驰援赵地,于柏乡与梁军展开激战,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大败敌军。此役过后,义武军与成德军皆心悦诚服地归附于晋国麾下,晋国势力由此日渐壮大。
天祐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公然僭越称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桀燕”。李存勖以平叛之名,挥师北伐,誓要荡平燕国。天祐十年(913年),晋国大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灭燕国,并将叛逆之首刘守光擒杀于太原城下。此役胜利后,河北之地尽归晋国所有,为日后南下灭梁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祐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逝世,梁末帝为加强集权,意图将魏博地区一分为二。此举立即激起魏博军民的强烈反抗,纷纷以州县为单位归降晋国。经过一番激战,魏博诸州最终尽入晋国囊中。自此,河朔三镇尽归晋国统治之下,梁晋之间的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原先的弱势一方蜕变成为叱咤风云的强国。
天祐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亲率大军征讨后梁,两军于河南胡柳陂一带展开激战。虽然晋军一度陷入困境,但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战术反败为胜。然而,此役也导致晋军伤亡惨重,无力继续进攻汴州。
天祐十八年(921年),赵国发生内乱,赵王王镕不幸为其养子张文礼所害。李存勖闻讯后,立即派兵讨伐叛逆。然而,张文礼在病榻上一命呜呼,未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审率部攻陷镇州,将张文礼之子张处瑾斩首示众,自此赵地彻底归入晋国版图。
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于魏州荣耀登基,遂将天祐年号革新为同光元年,并承袭“唐”之国号,彰显其承前启后之志。同时,追尊其父祖三代为帝王,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共尊为七庙之祖,以昭告天下,自己乃唐朝正统血脉之继承者。此举旨在树立权威,稳固新政,史学家因而称此政权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亲自统帅大军,由杨刘地界渡过黄河,直抵郓州。他委派部将李嗣源担任前锋,率领精锐先行突击。当夜,唐军迅速穿越汶水,次日晨曦初露之际,便与梁将王彦章不期而遇。经过一场激战,李存勖大获全胜,并成功攻克中都(今山东汶上),生擒王彦章。
此役过后,李存勖深谙兵贵神速之道,采纳了李嗣源关于迅速进军汴州的建议。他命李嗣源率领前锋部队连夜出发,自己则率领主力紧随其后。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时,梁军将领眼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不战而降。后梁皇帝朱友贞见援兵无望,绝望中自杀身亡。随后,唐军抵达汴州,守将王瓒无力抵抗,开门投降。不久,段凝率领五万大军抵达封丘(今属河南),亦选择归顺。至此,后梁王朝彻底覆灭。
李存勖入主汴州后,对原后梁官员进行了严厉惩处。他将郑珏贬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降为登州司户参军;同时,处死了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等人,并灭其家族,以儆效尤。
然而,李存勖登基之后,宦官势力却再次抬头。他身边聚集了近千名宦官,且将宦官任命为监军,用以牵制军中将领。李存勖逐渐沉迷于伶人和宦官的谗言之中,对宿将们产生猜忌,导致军中人人自危。即便是对忠心耿耿的大将李嗣源,李存勖也未能免俗,产生了不应有的疑虑。
同光二年(924年),南汉国主刘龑听闻李存勖灭梁的消息后,心生恐惧。为探明虚实,他派遣使者携带贡品进贡唐朝。使者何词返回南汉后,向刘龑汇报称: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这一情报无疑给了刘龑一颗定心丸,使他暂时放下了对唐朝的戒备。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庄宗李存勖决定趁胜追击,进一步扩大唐朝的疆域。他命令魏王李继岌和枢密使郭崇韬统领六万大军,自凤翔出发,穿越大散关入蜀;同时,任命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领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同光三年十月之际,李绍深马步军都指挥使英勇骁战,威武城遂告攻克;与此同时,蜀中大将王承捷亦携凤、兴、文、扶四州之地,诚心归顺大唐。唐军声威大震,长驱直入,李继岌兵锋直指兴州,蜀将宋光葆见势不妙,遂率梓、绵、剑、龙、普五州之地,亦降于唐。随后,蜀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等人皆识时务,纷纷献城以降,归顺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