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外公家里的长女,虽然说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从小就能吃苦耐劳,敬爱长辈,呵护弟妹,左邻右舍对母亲评价甚高,以致于我幼年时期在外婆家玩时,总是有无数的善意包围着我。
记忆中外婆的厨房是一座土房子,黄土垒成的地面总有些许不平,而那一个个不规则的小土坑尽然成了我儿时的游乐场所,每每外婆把我喂饱饭后,我就一扭一扭地爬过去挖坑儿玩,当外婆去门口菜园摘菜时,我会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等着她回来,并象个大人般的叮嘱外婆小心些,当然最开心的时候是小姨们收工回来的时刻,无论什么季节,她们都会变戏法似的带一些好吃的给我,红红的刺泡儿,圆圆的地巴果,淡褐色的野板栗等,到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
稍大一些,我便成了几个舅舅们的跟屁虫,上树掏鸟,下沟摸蟹,木制的十八般兵器及其它玩具玩到嗨,而精彩的小人书也成了我的最爱,硬是把一个堂舅一木箱子小人书全部翻完,还哭着叫他去找别人借新书。
古人云爱屋及乌,又云爱人者爱返,我想我快乐的童年时光是母亲仁爱友善的结果。
伴随着集体土地下放到户的号角吹响,父母亲的这个小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多为旱地坡地,但是母亲内心仍然别提多高兴了,一天到晚不分日夜地在地里面辛苦劳作着。
随着父辈们陆续长大及成家立业,昔日老屋的居住环境已显拥挤,于是父母亲计划在老屋后面的山坡重新建两间土墙屋,父母亲利用农闲时间自己一担一担地挑土先把屋基平出来,然后请有经验的师傅放线做墙基平角夯土开建,那时候请人做事是不需要开工资的,都是乡里乡亲帮忙换工,只需要准备好一日三餐及烟酒茶即可,但在当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不是很富裕,地里面刨食收成先得交够国家的留下的才能归自己,更不用说肉蛋烟酒茶等商品,普通百姓家根本一年上头难得备齐。
为了建好自己的房子,父母亲没有被困难吓倒,开工的那段时间,父亲每天晚上都是打着手电筒在外出找工的路上,母亲则在家里准备明天的三餐及茶水,遇到难处时,也不得不到邻里乡亲家里去借米借肉,到村里供销社赊烟赊酒。
在邻里乡亲及外公外婆的帮助下,历时一个多月,父母亲终于把属于自己的两间土墙屋建好了。
父母亲终于从拥挤的老屋搬出来了,虽然新房子还是一片狼藉,家具颇为陈旧,阁楼尚未铺楼板,但总比夹在过道房子里面要舒畅多了,母亲再也不用担心我会被各家做饭的浓烟熏得憋过气去,我想那个时候的父母亲一定是开心幸福的。
紧接着父亲又请了木匠简单添置了一些椅子,长凳及四方桌,母亲特意吩咐父亲在一把椅子背面写上我的名字,并告诉我长大后做人做事要象这把椅子一样,四平八稳不急不燥,忍辱负重能担能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