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尖子班(1 / 2)汉末温婿首页

作弊的风波仍未平息。

周仓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对别人的闲言碎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丝毫不为所动,只是每天一如往常地学习。

作为学生,其它一切都是陪衬,只有成绩才是最强的通行证。从另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之前成绩太差,才会有这么多怀疑和敌视。当你只超过别人一点时,他们会嫉妒你,敌视你。当你远远超越他们时,他们只会仰慕你,敬重你。

很快,分班工作开始实施,过程也极为简单。书院在广场上张贴了新班级名单,两个尖子班直接搬到了院长所在的崇德楼,入选尖子班的学子直接到班里报到,按照提前排好的座位坐好,当场就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有两个尖子班作为榜样,其他班级也很快完成了交接工作。

分班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溅起一阵涟漪,短暂的波动过后,整个书院又陷入了平静。

即使进入了新的班级,周仓和以前一样,还是坐在最后一排,还是常常趴在桌子上睡觉。只是同学们换了一批人,他们不再喧闹,即使课间休息也很安静,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理会周仓这个爱睡觉的大懒虫,也不会有人回头再拍周仓的桌子。

当然,这个新班级并非全都是陌生人,顾成就是周仓的老同学。张艳也考进了尖子班,可惜被分到了隔壁的二班,而不是周仓所在的一班。

周仓习惯了独来独往。没有陈娟在耳边聒噪,周仓初时有些失落,很快就适应了现在紧张又充实的学习生活。

上课时,周仓就正正经经地听先生讲课。课间时,周仓或是趴在桌上练练睡功,或是走出教室,在书院僻静的小路上溜达溜达。这里的课程安排的很紧,不像之前有大把的课余时间,现在每天回到宿舍已经接近半夜,周仓连藏经楼也少去了。而且课程的难度提升了很多,又增加了许多术法实操的东西。这些术法有的人一次就会,有的人尝试了很多次,仍然以失败告终。

但班上人多,先生也不会给到每个人多少机会,只是让没过关的学子课后去练,接着就开始讲解下一阶段的知识。这里的教学不像之前会兼顾到大多数学子,而是像一趟长途的列车,偶尔在站台上停上一会,就继续呼啸着驶向前方。

十四五岁的学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周仓也不例外。即使周仓经历过高考前的至暗时刻,面对这快的让人喘不过气的教学进度,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年关将近,其他班级已经放假回家过年,尖子班仍在书院里默默地学习。先生朱松没有开口说放假,自然也没有一个学子敢提这茬。

直到过年这一天,尖子班的学子们才得以走出书院,回家过年。

年初三开始上课,今天是年三十,周仓犹豫着要不要回家过年。几十里的路要靠双腿走回去,还要再走回来,光在路上就要花上一天时间。不如留在书院,泡在藏经楼里看看书,再找找看有没有别的小册子。

由于课业繁忙,周仓趴在桌子上睡觉修炼的时间少了很多,晚上勉强还能修炼,只是经常有呼噜声吵人。你还别说,周仓还真修炼出了点东西,隐隐可以感觉到气的萌动。但是距离所谓的练气修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周仓你不回家吗?家里人没来接你?”金波抱着书从宿舍里出来,迎面看到周仓,随口问。

“没有吧!”周仓没想过家人会来接他回家,作为只知道在天地里劳作的庄稼人,他们应该想不到这点吧?

没过多久,周仓听到金波老远喊道:“周仓,周仓,你爹在门口等你呢!”

周仓连忙答应着,走了出去。

书院门口,周平拘谨地看着从书院里走出来、快有成人高的儿子,笑着说:“今个村长来镇上,我搭他车来的。你放假了?咱回家。”

周仓点点头:“好!”

等到村长在镇上办完事,又蹭着村长的驴车,周仓再次回到了清源村。

母亲早已做好了饭菜,见周仓父子俩回来,紧张地用围裙擦着手,笑着说:“回来了。快吃饭吧!儿子该饿肚子了。”

大姐已经出嫁了,妹妹躲在娘亲张氏身后,看着周仓像是看亲戚一样,周仓笑着叫了一声“娘”,又伸手摸摸妹妹的头,说:“妹妹,你又长高了。”

张氏便摆放筷子,边笑着说:“小妹该跟哥哥学学。你哥哥考进书院的时候,就比你现在大一岁,旁人都叫你哥哥神童。”

“哪有什么神童?无非是比别人学的早,年纪小些而已。”

“快吃吧!该饿了。”张氏给周仓碗里夹着肉,边说:“我跟你爹现在想起来,还觉着跟做梦似的,怎么一下子就考上了。你爹回来跟人说,人家还都不信,说你那么小,比你大的都没考上。”

周仓笑了笑,端起碗大口干饭,心想:还好是在镇上,学生不够卷,糊里糊涂地就考上了,要是在卷的地方,一分都要刷掉好多人的那种,自己考的那点分,真的不够看的。

“我是运气好,书院扩招,不然我也考不上的。娘,你们也吃,我在书院天天吃肉。”周仓见爹娘只吃素菜,每次只夹一点,把好肉好菜都可着两个孩子吃,主动说。

“吃,吃!”张氏说着,夹了一块肥肉,心里暖暖的。

过年,自然少不了和亲戚往来。除了除夕那天在家安生些,年初一去拜访叔伯长辈,年初二去看望外婆舅舅,年初三就是周仓返回书院的日子了。

张氏一边埋怨着:“大过年的,也不让人在家多过几天。”一边给周仓准备行礼,用箩筐装着。

周仓看着箩筐,头都大了:“娘,我不要这许多东西,带两件衣服就行了。书院里啥都有。”

“一年回来一趟,这衣裳鞋子,吃的用的,能多带就多带点。平时让你爹给你送,他总是推三阻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