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打仗主要是打后勤(2 / 2)梦斗康麻子首页

实际是我参加初一开学前10天的军训。

看过多部的战争片。

还知道游击战术是,敌进我退,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一个中二,初中二年级学生。

我们向那个集结地点前进,一路上还算顺利,20多天才走到。

我们这200多人走在路上,开始的时候是以那位年龄最大的秀才为主。

这位姓张的秀才50多岁,胡子已经花白了,身体还算健康。

他就是在团练进行点验的时候,被那群军官骂的最多的一个人。

而实际他的那点团练至少是在训练上还是过关的,而且在配备装备上也是花了心思的,各个兵种的基本都全了。

连火枪都准备了四支,虽然这个火枪,比我的大火绳枪差好几个级别。

但是人家确实是火枪,至少打五六十米距离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把队伍拉出来看的话,他这50人的团练是最有样子的。

你看人家的队形,就是专业出身,几面大盾牌站在前面,然后长枪架在盾牌的缝隙中间。

后面还有拿着长刀的,拿着圆盾和短刀的,再加三个弓箭手还有四支火枪。

除了骑兵之外,他的兵种基本齐了。

如果按照戚继光的鸳鸯阵来看,就只差几个拿着长竹子来回扫的的健壮的士兵了。

剩下两位,一个姓赵,一个姓吕的两位秀才也岁数不小,都在30岁以上。

他们的队伍点验时也不像我的团练那样,全是拿着长枪。

都是多兵种配合,有弓箭手,有长枪手,也有盾牌手。

甚至那几个拿着长刀的明显是老兵,身上还穿着皮甲。

人家确实是花精力和花金钱在这些团练身上。

不过我的部队也就成立了不到一年,他们都是用几年的时间才凑足了装备和人员。

走了三四天之后,我送给那位花白胡子的老张秀才一辆独轮车,还有大半袋子的炒米。

这位老张秀才立刻就低下他高昂的头,每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向我拱手问道“周小哥,这件事你怎么看?”

光凭这一袋糙米,并不能把这个老秀才收买了,主要是那辆独轮车是救了他的屁股了。

我们四个秀才,都有四条腿的代步工具。

我骑的是那匹小母马,其他三个有骑骡子的,也有骑驴的。

我们三个还都好,年纪比较轻,而我刚刚参加完秀才考试没多久,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骑马,平时也经常骑在马上过过瘾。

所以技术还可以,关键是两条大腿的内侧的肉皮还算磨的比较结实。

而这位老秀才显然很久没走过远路了,骑在大灰驴背上走了没有三天,就快要上不去驴背了。

他身边还跟了一个儿子,一个侄子。看着就是身高马大,有点儿体力在身的。

发现他的老爹上不去驴的时候,他那个粗壮的儿子直接就把他爹抱起来放到了驴背上。

而显然,屁股和大腿早就磨的红肿甚至破皮的这位老秀才,一下子就“啊!”的叫了出来。

我从旁边看他的姿势,就知道这位老哥的屁股弄不好都磨破了。

于是我让那几个老兵,把我们作为备用的几辆独轮车当中挑出一辆,送给这可怜的老张秀才。

还非常贴心的告诉他,在独轮车的一侧放上些重物,然后在另一侧绑上点棉被或者软垫。

他像坐椅子一样,坐在这个独轮车的另外一面,两条腿可以垂到外面。

因为我们的独轮车的轮子非常大,所以过什么坎儿,不太平整的地方,相对来说颠簸就小的多。

这位张老秀才从驴背上下来,坐上了独轮车,顿时觉得屁股轻松了很多。

当然,屁股仍然会疼,但是两条腿的内侧不会疼了。

后来他的侄子想了个办法,干脆用绳子把他的大伯捆在了独轮车的边上。

这位老张秀才直接侧身躺下了,然后身子的侧面受力,解救了他的屁股。

虽然姿势也不太舒服,但是要比骑在驴背上走一步疼一下要强多了。

两天之后,他的红肿的屁股消了肿,两条大腿内侧磨坏的地方也定了血痂,痛苦不堪的老张秀才终于活过来了。

一路上坐在独轮车上,让他的儿子推着他,然后和我谈天说地,直接把我当成了忘年交。

他已经50多岁了,阅历相当的丰富,几乎是经历了崇祯末年和清朝初年所有的战乱。

他是钱谦益推行科举考试后,第一批考中的秀才,那个时候他们还不考数学。

他刚考中之后还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书吏,干了两年的县丞。

后来觉得又累又没油水,干脆就回家当富家翁。

为啥他组建的这个团练装备挺齐全,一个是有关系,最主要的还是有钱。

他在十年上下的时间里不断的添置装备,今天搞上几张军用弓,过几天弄上一件皮甲。

他的手下拥有的四支火枪,那真的是让村里的铁匠打的。

光浪费的铁就得有几百斤,不过总算是给他打出来四支火枪。

其实他要想增加火枪的数量也是没问题的,他的财力还可以,供应足够的铁给那些铁匠们糟蹋。

不过那群铁匠们已经熟练了,不会浪费太多的铁料。

主要是这位张秀才发现,火枪的局限性太大,看着发射起来惊天动地吓人一跳。

但是精准度太低,射程也不远,关键是射速太慢。

而且训练一名火枪手,特别是打的准的火枪手,太费火药了。

要想让火枪手打的准,那必须得进行实弹射击,光练瞄准,那是没太大效果的。

他也就是训练出来四名打的还算准的火枪手,就不太舍得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和那些阅历广的人聊天,确实能知道不少的信息。

特别是跟这位老秀才聊天,很多的历史事件,他是亲身经历过,不管真的假的,他能知道不少当时的信息传闻,甚至谣传。

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是在谣传里面。

而那两位年轻点的秀才吃了几顿炒米之后也喜欢和我们走在一起。

这三个秀才在一块儿,聊来聊去,经常的会把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按照不同的版本说出来。

我多次听说的那叫于德水的将军,想仔细打听,却没人敢告诉我,仿佛是有一些忌讳。

而这位老秀才可没有什么乱七八糟可忌讳的,直接就把他听说的,谣传的,和分析出来的于德水将军的事迹给我讲了。

等听完这个老张秀才演绎成分居多的,于德水将军的评书。

结合我在现代看到的1658年的失败的北伐,还有1659年的南京之战的详细过程,基本分析出来了,这位于德水将军在郑成功攻占南京的过程中起的作用。

这位于德水将军说起来挺传奇的,他是苏杭地区的一个大家族的后裔,这个家族以做丝绸为主。

于德水不算是家族的嫡系,但是从小显示出了经商的才华,所以成年之后就负责家族的一部分出口生意。

他和他的儿子经常的要跑南洋。

因为他们俩经常坐船出海,很运气的躲过了满清在杭州,苏州地区进行的大屠杀。

虽然这父子俩逃过了,但是两个人的妻儿都没逃过去。

当然,这个大家族的成员基本也都没逃出去。

于德水知道这个噩耗之后没有哭爹喊娘的跑回杭州去。

而是拿着做生意挣来的所有的钱款,跑去菲律宾贿赂了西班牙殖民官员。

购买了上千只的西班牙大火绳枪,估计他是把西班牙在菲律宾地区的所有的军火库都洗劫了。

然后坐船把枪运到了福建,去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对他运来的枪很感兴趣,但对他这个人却不太感兴趣。

特别是于德水慷慨激昂的建议郑成功攻略海南岛,占领台湾岛。

然后趁着战乱,从大陆大量的移民去这两个岛屿,大力发展两个岛屿,以两个岛屿作为基地,反攻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