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省的母亲周氏离开苗熙帅,心中充满了疑问,这个孩子和青龙白虎一起玩,是什么样的人呀,是仙人?是奇人?
他怎么会用咸菜疙瘩解决瓷器的图案,咸菜怎么能画瓷器呀,这两者之间好像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呀。
想着想着她自失地笑了,谁知道呢?
平时丈夫喜欢讲《资治通鉴》,说起来史上奇人异事很多,好多绝处逢生的例子根本就想不到,一些朝代的消亡和兴起,听起来真是离奇曲折,不是人能够预料的。
她丈夫胡钥是读书人,喜欢史学,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考究《资治通鉴》,因造诣高,被人们称为“山泽遗才”。
她有一对儿女,大女儿叫胡春华,二儿子叫胡三省,子女都非常懂事,胡三省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不仅功课上非常努力,课余时间也喜欢攻读《通鉴》。
胡家是宁海人,贾家是云台人,由于两县相邻,媒人撮合两家,胡父知道贾父喜欢绘画制瓷,家境也不错,便答应了亲事,贾百顺对妻子很好,来临安工作,也把新婚妻子带出来。
不过,贾百顺有些眼高手低,不能踏实经营,一直想走捷径,和人家签了对赌协议,因此才陷入困境。
佛祖保佑,能让孩子们遇难?祥。
胡母暗中祈祷着,心说不就是找几块咸菜吗,自己在窑上帮不上其他忙,那就去找咸菜疙瘩吧。
我相信这个孩子!
胡母看到了希望,心情好了起来,匆匆赶回窑上。
还没走近就听到贾百顺和胡三省的吵架声,夹杂着女儿胡春华焦急的劝解声,听声音的激烈程度,两人可能动手了。
混账东西,胡母急忙跑了起来,刚跑到门口,就听到女儿发出一声惊叫,不由心里一咯噔。
“血?姐,你流血了?”胡三省惊叫声响起,“我打死你个王八蛋,姐姐好心劝你,你却推她,你个王八蛋,这时候了还喝酒,醉了就回来耍酒风……”
“我没醉,都是你这个混账不争气,我若不是靠你能破产吗?咦,春华你咋躺下了……,哎呀,我的孩儿呀……”
胡母飞奔进去,一眼看到女儿正痛苦地从地上起身,下身处的地上有一摊血迹,吓得魂飞天外,朝两个争吵的男人吼道:“闭嘴!”冲上去扶住了女儿。
“胡三省,你懂不懂事,这时候还吵闹,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快去找车,快送春华找大夫……”
“娘。”胡三省叫着往外跑走。
贾百顺又吵了两句才发现没了对手,趔趄着看着胡三省母亲和妻子,一头栽在床上睡了。
“哼。”周氏看着不争气的女婿,心里有气。
贾家家境不错,贾百顺却从小不喜欢读书,胡春华一个女的都认识几个字,女婿却是白丁。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胡母从来没有拆散两人的意思,可贾百顺却好大喜功,不知道是不是见了胡三省后,暗中和小舅子抻着,反正是两人见面就吵,总是意见不能一致。
丈夫胡钥平时一直讲人生三忌: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贾百顺就是典型的智小而谋大,可是,又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劝告。
“娘,别怨他,他心里苦。”
胡母叹息一声。
“疼,娘。”胡春华说道。
“孩子,一会到了医馆就好了。”
“娘,孩子是不是保不住了,他是不是要离开我啊?”春华流着泪问道。
“小华,别动,别担心,大夫会治好的。”
“娘,你别埋怨百顺,他心里愁,他想干事。”
“别说话了,春华,要安静。”
“娘,是不是过不了这个坎了?百顺是独子,百顺是不是要坐牢?我们是不是再也没有孩子了?”
“春华,以前你爹讲过不少道理,有些还是有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咱们平安了,他们男人才能安心干事。
别给他们添乱了,再说了,我们一家人从来没干过干事,老天爷不该这样对待我们,你安心吧,一切都会好的,你会没事的,孩子也会没事的……。”周氏说着控制不住眼泪,对着泪流满面的女儿极力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