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心有不甘,想请仙长将此事告知能够审理此事的官,收回的这些田产,老奴自当双手奉上,送给仙长和那位大人,流入窦家还不如给予仙长。”
老道犯了难,金光观自古都为宫中炼药,每年仅供丹药量巨大,不是皇宫内用,就是作为赏赐派发官员。
而一些位高权重大臣为了也能享受,一点点丹药又如何能满足,自然会偷偷私下里结交金光观这些道士,只为求得一些延年益寿的宝丹,没少送来珍惜药材和银两。
天玑子作为金光七子之一,也定然在列,多年也收了不少好处,利用他们提供的珍惜材料,宝丹自然产量可观。
但如此小事报上去,那些微薄的田产那些大官自然看不上,自然需要给予他们不少丹药,或许以后也会有更大的要求等着他。
不然地位超然权势滔天的大臣又怎能开金口,去处理乡间小小的田产争议呢?
所求之事虽小,但隐藏在其后的回报确是难窥全貌。
老道沉思了一阵,为报当年的救命之恩,咬牙应下此事,想来如此,也能了了此番因果。
老人一听眼睛湿润,再一拜,这一拜是替于家列祖列宗和仙去的东家拜的。
“第三件事就是想借助道长的名誉,来为夫人正名,因为此时夫人失节之名已被坐实。
纵使老奴之前如何运作,现在也难以再做掩饰,但夫人实为遭受逼迫,为拿回田产,才委身于他。夫人是贞洁烈女,最后杀身成仁,只是不想她死后还要背上失节的污名,不入于家祖坟已是最大的惩罚了。”
老道自然知道人言可畏,正所谓坏事传千里,连先师教化的文人都没办法分辨真假,何况那些目不识丁之人。
而且又该以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洗脱夫人的冤屈与污名,这事可大可小,怕是一旦出错,恐怕还会有损金光观威名。
看着老者不时投来的殷切目光,顿时犯了难。
老管家却还不时叹气罢手道。
“仙长如若为难,自不必答应,可怜东家惨遭不幸.....”
天玑子咬着牙,最终做出了妥协。
“这件事我也应下了,只是人言可畏,贫道影响力也有限,并非官府那般正式,究竟能否为其正名,还望不要多做期待。”
老人听了天玑子之言,最后一拜,那是自己由衷感谢的一拜,拜谢天玑子救人救世。
老人也知道此事最为艰难,世人只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的言语,无论结果如何,天玑子自然也是尽了力的。
这三件事也如同三座山镇压在天玑子心头,虽还在与老者对话不断,内心却盘算了无数种可能,但也仅仅是可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