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吏部尚书告老之后,斯楼耿四人明显感觉到八十七舍外面的气氛有些不一样了。不少高年级的院生都会有意无意地路过院舍门前,向这座小楼投来审视或怪异的目光。
按照雷一的说法,他们大多都是北都朝堂各方势力的眼线。
“他们整天在外面转来转去,有什么作用?”冬夜趴在窗边,摸着他的脑袋说道。他对于修炼以外的问题一向比较迟钝,只觉得这些来来往往的路人有些扰人。
“他们呀,是在等。”雷一摇晃着酒杯,里面正是斯楼耿也非常喜爱的紫浆酒:“等着某些人过来,就可以知道北皇陛下他老人家到底在想什么。”
眼见可能翻案在即,刘思思并没有太多地兴奋之色,大多数时间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唯一正常的就是手里还在雕琢着他的木头玩偶,只是就连冬夜这个糙汉子都能看出,他的刀工变得不如以往细腻,显示出他的内心并不如表面一样平静。
可能是阴沉的天气确实容易催生惰性,连一天不修练就浑身难受的斯楼耿此时都躺在床上,有些无聊地把玩着天符戒,还拿着那件属于傲冷宫主的无名内甲来回放入取出,有些郁闷地小声嘀咕:“这些人到底什么时候才走呀……害得人家都不敢过来了。”
当然,蔡天海送他的这枚储物戒指并没有武殿大小姐的那个手环高级,空间也小很多,每次开启只需10能量点,否则哪怕他小有身家也不敢这么浪费能量点。
没想到雷一的耳朵很是好使,竟然听到了斯楼耿的自言自语,当下也不道破,只是讥笑一声,心想这混小子倒是食髓知味,看来最近跟傲美宫的小姑娘已经奸情火热了呀……
……
……
除了八十七舍,还有一个人同样牵动着北都所有权臣的神经。
那个人,就是太子殿下。
前几日告老的吏部尚书正是太子殿下派系里的一员重臣。
每日早朝的时候,群臣都格外关注着太子殿下的神情,关注着北皇陛下与太子殿下的对话,希望能够瞧破一些端倪,好提前为自己作打算。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太子殿下行踪依然与往常无异,与北皇陛下在一起的时候依然是一副父慈子孝的和睦情景,甚至和太子殿下谈话之时,也依然能够感受到他胜券在握的绝对自信。
今日早朝后,太子殿下如往常一样回到了东宫,然后便按惯例进了他特意搭建的书香阁研读典籍。世人皆知,太子殿下虽然修为已达九阶之境,却极爱读书,五十多年里,读书与修炼是他每日必做的两件事情,无论发生何等大事都不曾间断。
太子殿下进入书香阁后,先是焚香净手,然后在书架前沉吟半响,才轻轻取出一本前代大儒所著的《六甲通论》,回身坐在檀木椅子上认真地看了起来。
不一会儿,太子殿下的长子,曾经在北都学院里与斯楼耿他们有过冲突的刘思文,也走进了书香阁。他捧着一杯热茶,恭敬地放在太子殿下手边之后,也没有出言打扰,而是躬着身子在一旁静静候着。
虽然已年近六十,但因为修为有成,太子殿下看上去仍是四十岁的壮年模样,哪怕此刻只是坐在椅子上手捧书卷,也不时透出一股强硬的气势。
而且太子殿下对仪容极为重视,衣着鞋履无不平整干净,仅有的一缕银发也被很好地藏在发冠里,如果雷一在这里,说不定会觉得同样洁癖成瘾的刘思思才是太子殿下的亲生儿子。
“思文,你可知道这《六甲通论》里对我们皇族是怎么评价的么?”
刘思文有些意外,因为自己父王一般会静心研读很久才会放下书卷。但见太子殿下难得发问,刘思文自也不敢怠慢,俯首答道:“思文不知,请父王赐教。”
太子殿下把《六甲通论》放在桌上,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书上说,我们刘氏皇族‘皇气日减,必有大乱’!”
虽然太子殿下看起来没有露出愠色,但刘思文却感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压迫力,甚至鬓角都冒出一丝细汗,只好强笑道:“如果思文没有记错,《六甲通论》乃是文斋大儒所著,自然对我皇族的评价会有失偏颇。”
太子殿下摇了摇头,说道:“文斋之人,向来清高。这评价虽有些刺耳,却还是有几分道理。”
似乎是感到有些烦闷,太子殿下站了起来,走到了书香阁的后院,静静地看着院子里唯一的一棵树。秋意来袭,树上的叶子大多已经由绿变黄,更有不少落在了树底的青砖上。
刘思文见状,也跟了过去。
“相比其他五方势力,皇族在北境内部确实羸弱已久。哪怕那个仿若耻辱柱一般的和约大楼,现在也有不少臣子提议要将它扩建一番。要是在武殿,恐怕那位殿主会把这些人统统处死,以示威权。”
太子殿下面带忧色,对着黄叶满缀的树木感慨道:“可惜我们不行!各大甲方家族重臣,还有乙方的军方势力,哪怕是陛下,做下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得不权衡各方,长此以往,岂能不乱?”
虽然不是很明白太子殿下这番话是说给自己听还是在自发感慨,但刘思文想到自己今天此来的目的,还是拱手说道:“父王身为东宫,心忧皇族未来大业本是皇族大幸。只是思文担心……陛下有些别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