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投名状剧组召开了盛大的定妆发布会。
一般剧组哪会定妆还会开发布会。
但这是一部投资好几亿的顶级大片,宣传自然要到位。
李连界还在处理《功夫之王剧组的收尾工作,正沾着一身猴毛补拍孙猴子的戏份呢。
所以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就是刘德桦,陈可欣,以及刚刚签约的张远。
“好久不见!”
一来到后台,华哥便乐和和的上前给了他一个拥抱。
“又能一起合作了。”张远也热情的拍着对方的后背。
“是啊,好久没有一起拍戏了。”
“我很想念当年在《天下无贼剧组的时光。”华哥有些感慨的说到。
他感慨的是物是人非。
那会儿张远还只是位小演员。
拿着很低的片酬,干着很辛苦的工作。
戏份不多,也不算太出彩。
但他总能以超过大家预期的水平完成这些内容。
那时自己就挺看好他。
想着有机会带他一下。
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几年,对方的身份和实力就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片酬足足翻了几十倍!
华哥听说了张远开出的片酬要求。
从十几万到上千万,这变化说出去都吓人!
但他想想,自己当年也是接连几部戏红了后,片酬连翻几十上百倍的。
演员这行就是这样,一旦红了,那钱来的跟现印一样!
只不过对方一转眼都追到自己身后来了。
在《投名状这部片子里,他俩的片酬差距才不到3成。
华哥心说,照现在这情况看,以后谁带谁还不一定呢。
“华哥,你先走。”
上场排队时,张远主动把华哥让到了前面。
“好。”
刘德桦心里挺痛快。
最近港圈什么情况,他是了解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和冠希一比,张远强太多了。
最近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还是守着规矩,挺尊重我这个前辈的。
又想起自己那么多年,少数几部投资后赚了钱的影片,便是与他一块合作的《疯狂的石头。
也和现在让我时一样,拍摄《疯狂的赛事也没忘了我。
我们还是合作伙伴呢!
边想着边走上了发布会的舞台。
闪光灯的“咔嚓”声立马响彻了整个会场。
流程与平时的发布会一样,无非是热场,宣布影片立项,即将开拍。
演员导演大致介绍片子,说些云里雾里,既方便媒体写文章,又好勾起观众兴趣的话题。
到了提问环节,记者率先把话筒杵到了张远嘴旁。
“请问张远先生,您与陈冠希先生在《头文字d中有过合作。”
“您对他这次的眼罩门事件有何看法。”
“我没看。”张远立即回道。
港媒还是一样,尽问些不好问答的问题。
华哥听到他的话,在旁差点笑出来,但很快绷住。
毕竟这事很严肃。
并且他很老练的帮张远挡话。
“这种问题最近问的太多了。”
“今天我们只回答与影片和个人相关的话题。”
华哥是好心。
但他不知道,罪魁祸首就在自己身旁。
不过张远说的也是实话。
他的确没上网看照片。
倒不是不忍心,主要大部分照片中的女主角,身材都很一般,没啥好看的。
眼瞧这个问题被华哥给挡了后,另一位记者立马跟上,也是火力全开。
“请问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你因为天价片酬遭到剧组回绝,有没有这件事?”
“对,听说您的片酬高达好几百万,有没有这回事。”
小瞧我!
张远挺不服气。
老子以后除非特殊情况,低于千万的都不接!
这会儿轮到陈可欣出面了。
他知道天价片酬的事是之前江志墙和张远有矛盾是闹出来的。
现在情况不一样啦!
这位不是敌人,是自己人了。
便瞪大眼睛开口。
“什么天价片酬?”
“你告诉我,多少钱算是天价?”
“人家好莱坞影星,一部片几千万美金,算不算天价?”
“我作为导演,觉得演员拿片酬是靠实力的。”
“张远有这个实力,他就应该拿那么多钱。”
“我劝有些同行演员不要嫉妒,先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陈导到底是老江湖,先把水搅浑,把矛头指向是有同行羡慕嫉妒恨说怪话。
“我也觉得,张远一直拿到是合理片酬。”华哥也帮腔道。
然后,隔天报道就出来了。
“当红男星张远参与《投名状剧组,称天价片酬合理。”
张远:……
你们这招移接木,颠倒黑白,让我很难顶啊!
华哥说我拿的是合理片酬,到你们嘴里成了拿天价片酬合理。
你们港媒的阅读理解到底是谁教的?
“这不是给我找事,让我挨骂吗?”刚刚返回帝都,在机场落地的张远,将手中刚买报纸塞进了垃圾桶中。
“老板,未必。”
刚买完咖啡,打算帮张远公关一下,掏出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曾佳回道。
“怎么说?”张远凑过脑袋。
他翻看网页瞧了瞧。
骂的当然有,但并不算太多。
原因有几个。
首先还得说是陈可欣,他的话起作用了。
网络上的舆论,尤其是张远的粉丝们,都把这事怪到了同行嫉妒上。
其实也没错,张远现在这片酬,若是让老对头聂元看到,对方估计能气吐血。
不光香江有大儒为我辩经,网络上也有。
再来,不少人觉得几百万片酬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尖峰时刻3已经在国内登录了!
首周票房超过了7000万。
最终票房破亿应该不是难事。
现在是暑期档,去看电影的人不少。
但在如今的大陆市场,能拿到破亿票房依旧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其中张远与龙叔那场巴黎铁塔对决,让不少辰龙的影迷和动作片影迷看的大呼过瘾。
“打的也太痛快了!”
“真tm帅!”
给不少人看爽了。
甚至被有些媒体评为年度最佳打戏。
看到有人这么说,张远心想自己当时的功夫就算没白。
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拍的好,自然有人捧。
更关键的一点,是“出口转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