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双蛋和豆芽菜相约在辽北路和松江东路交叉口附近的半岛咖啡厅见面了。他们坐在二楼东侧的一角,这里能够看见美丽的松花江。双蛋要了一壶红茶。豆芽菜点了一盘葵花籽和一个水果拼盘。
双蛋说:“初伏需注意什么?”
豆芽菜说:“初伏是夏季三伏天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中午时分。如需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并携带足够的水以补充水分。
2.?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
3.?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喝一些绿豆汤、菊花茶等。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适当午休,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
5.?适度运动: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清晨或傍晚,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中暑。
6.?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7.?调节情绪:高温容易让人烦躁,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度过一个舒适的初伏。”
双蛋说:“初伏天的具体日期是怎么确定的?”
豆芽菜说:“初伏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确定的。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二十四节气‘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由于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而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大约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之间。
例如,2024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5日,所以2024年7月15日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固定为10天;中伏的天数则不固定,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开始日期,如果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夏至后第五个庚日之前,那么中伏为10天,如果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夏至后第五个庚日或之后,则中伏为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也固定为10天。
三伏天通常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双蛋说:“三伏天的习俗有哪些?”
豆芽菜说:“三伏天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吃饺子:在北方一些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传统习俗。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初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的说法。
2.?吃面:吃面的习俗也较为常见,例如在二伏天吃面。三国时期就已经流行在二伏天吃面,人们认为在炎热的天气里吃一碗热汤面,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让身体发汗,帮助祛除体内暑气和潮气。
3.?吃鸡:在江西、湖南等地,有三伏天吃鸡的习俗。民谚道:‘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人体能消耗较多,喝鸡汤可适当补充营养、祛除湿气。
4.?吃羊肉:江苏徐州及周边地区有伏天吃羊肉的传统。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认为喝羊汤可以排汗、排毒。
5.?吃三瓜:苦瓜、丝瓜和冬瓜被称为‘三瓜’。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可帮助排出毒素、健脾开胃,适合在三伏天食用以降温防暑。
6.?贴三伏贴:部分地区有贴三伏贴的习俗,认为这有助于冬病夏治。
此外,古人在伏天时有祭祀活动,入伏当日会闭门不出,称之为‘伏歇’。受封于朝廷的王公大臣在过伏天时还能领取到‘高温补贴’——冰块。在古代,人们会通过冬季凿冰、存冰,夏季用冰的方式来降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三伏天有一些传统习俗,但在遵循习俗的同时,也要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贪凉或食用不洁食物;在作息方面,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午休;在运动方面,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适度运动,避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