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没有儿子可用了。
孙辈中,也仅有三人,皆出自杨昭这一脉。
长孙杨倓。
次孙杨侗。
嫡长孙杨侑。
长孙杨倓,今年十三岁,虽是自小就孝顺,但性好读书,尤重儒素,很得他钟爱,但性格太温和谦冲,无法驾驭朝局。
次孙杨侗,今年也才十二岁。
嫡长孙杨侑,更是才十一岁。
孙辈中,也是无人可用,而杨广自己,已经四十七岁了。
目前,他虽是将年幼的杨侑留守在帝京大兴,杨侗留守在东都洛阳,但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在了,杨侗与杨侑皆会被架空,最后惨死。
他们太年幼了,掌控不了大局。
汉末就是前车之鉴。
杨广到了这个年龄,却没有继承人可用,他又如何不焦虑?
而他又还能活多少年?
他能活到年幼的子孙成长起来吗?
他能活到子孙有能力压制那些世家门阀的时候吗?
文帝是怎样得国的,他再是清楚不过,世家门阀的势力太大了,一旦压制不住,大隋怎样得国的便会怎样拱手让出去。
老天仿佛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他的子孙本就少,还个个年幼,最长的嫡次子也不堪大用。
他还有什么选择?
他没得选择。
然而
让杨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长孙杨倓,自两年前大病一场后,如今却是给他带来了意外之喜。
雁门一战上,杨倓展现出了强悍的勇武与卓绝的谋略。
刚才的献策,杨倓更是展现出了治理天下的不凡文韬。
文韬武略,皆已胜过了他曾经寄以厚望的嫡长子杨昭。
这一下子让杨广在杨倓身上看到了希望。
如今出了这样一位治世大才的子孙,激起了他的雄心。
大隋,还有机会搏一搏。
“陛下是打算重用仁安吗?”萧皇后揣测到了杨广的心思,轻柔又小心翼翼的问道。
“朕的子孙中,唯有仁安可用了。”
杨广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心思,叹道:“杲、侗、侑虽是皆聪明,颇有才气,但太年幼,且和仁安比起来,无论文韬还是武略,都远远无法相及。”
“如今朕的天下乱了,唯有卓绝的文韬与胜过天下人的武略,方有可能重新安定天下。”
萧皇后听到这里时,更是感到惊讶至极。
自东征高句丽后,杨广便不再愿意听天下动荡的事情,哪怕是她,都不敢对杨广说这些事。
如今,杨广却自己说了出来。
她有些不敢相信,杨倓的这次献策,对杨广的影响竟是如此之大。
“仁安的确乃是大才,可用于社稷,但将来会否如汉王一般呢?”萧皇后担忧道。
杨倓虽是她的亲孙子,但并非是她长子杨昭的正妃所生,自杨昭死后,他心中在意的子孙只有两个,一个是嫡长孙杨侑,另一个便是她的次子杨暕。
杨昭与杨暕皆是她所生。
如今知道杨广想要重用长孙杨倓了,她心中不由生出了一根刺。
“皇后认为,朕的天下还能有几年?”杨广问道。
萧皇后大惊失色,不敢回答杨广的问题。
杨广虽然听不进忠言,但他很清楚,他的天下将要亡了,叹声道:“朕的天下已经没有几年了,若不重用仁安,大隋将再无力回天。”
“趁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脱离朕的掌控,重用仁安还有可能挽回天下。”
说到这里,杨广轻笑了笑,“仁安素来孝顺,这次立下这般大功,却依然忠孝着朕。”
“朕能看出,仁安并非心系朕的位置,而是心系天下民。”
“朕即使重用仁安,仁安将来也不会走汉王的路。”
听着杨广将话说到了这个地步,萧皇后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杨广将长秋令陈仪招了过来,吩咐道:“你去通知随行的各位大臣,明日朕上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