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逵当先道:“我也愿随刘兄弟起事!”其余五人目光热切,都大声喊:“愿随刘兄弟起事!”
李昇在外击掌笑道:“好魄力,能不能算上我一个?”
原来,郝捷虽与李昇交情莫逆,但考虑到他毕竟是个安分守己的良民,所以不愿强拉他入伙,早上也并未通知他参加议事。
但李昇无牵无挂,生活又不如意,也曾受地主迫害,倒愿意主动加入。
刘骏点点头,并没有表示反对。当此之时,多一人便是多一分力量。
他目光灼灼,掷地有声地道:“大伙儿必须清楚,只要走上这一条路,要么打败官府,成就大业;要么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许逵大喝道:“怕个球!老子在牢里本就应该死去,得亏刘兄弟的帮助才捡回一条命,不把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污吏斩尽杀绝,我绝不罢休!”
众人齐声高呼:“杀贪官!”
刘骏慨然道:“既如此,不如折箭为誓!”
当下李昇从屋内寻出八支木箭,每人一支,各自折断,盟誓道:“朝廷无道,官府昏庸,今日我等八人相约起事,杀尽贪官,改换朝廷,誓死不变,有违此誓,如此箭不得善终!”
侯跃道:“蛇无头不行,我们八人虽共同举事,也必须推举一人为首领,不知各位兄弟都属意哪一位?”
众人的目光在刘骏和许逵身上来回逡巡,许逵摆手道:“论勇猛,刘兄弟不及我,我可带人冲锋;论谋略,我不及刘兄弟,起事需要精心谋划,刘兄弟更加适合。”
于是七人共推刘骏为首领。
刘骏沉吟了一下,道:“首领一词,多为土匪名号,不如我自称将军,各位兄弟皆称校尉!”
众人都是没有文化的粗人,感觉将军和校尉听起来很威风,纷纷赞成。
刘骏认为,起事首要在“名”,与众人议定,提出起事之名,即为三大恨:
一恨官府帮助恶人,欺压百姓,使百姓无辜丧命;
二恨官府征收重税,敲骨吸髓,使百姓卖儿卖女;
三恨地主剥削压榨,丧尽天良,使百姓无粮果腹。
刘骏让李昇在石碣村寻找粗通文墨之人,将三大恨记录在册,以作起事的大义名分,李昇去了片刻,回来时带着一个老者,老者名叫李良,年过半百,曾在县里当过教书先生,算是李昇的远房表叔。
李良人老成精,听了李昇的话,当即料定这几人是想要干大事的,便跟随李昇来到家里,众人礼毕,李良道:“小老儿李良,茕茕孑立,无亲无挂,刚才听闻李昇转述各位好汉的三大恨,知道各位必然是想做一番大事的,我会点文墨,虽然不能出谋划策,但做个文书什么的绰绰有余,希望各位能让我加入,我这辈子早就受够了官府的腌臜气,就算豁出去这把老骨头,也没什么可畏惧的。”
众人都看着刘骏,让他拿主意。刘骏大笑道:“我等都是粗人,正缺老先生这样的读书识字之人加入,既如此,老先生可入我队伍,做一个文书,然而我们目前缺兵少粮,也无地盘,只怕委屈了先生。”
李良捻须笑道:“哪里,小老儿素来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只恨无力改变世道,如今得偿所愿,随各位好汉一同起事,也算不枉此生了。”当即对刘骏拱手作揖,刘骏连忙扶住,就让李良也参与议事。
刘骏认为,起事的第二要务是人,没有兵,光凭眼下几人,仍然无法成事,但招兵却不能马虎,必须严格把关,要招收老实的人,不要奸猾之辈,要招收力大之人,不要体弱之辈,要招收青壮,年老的除非有一技之长,方可入伍。
郝捷道:“这样的人怕是不易招揽,如今年轻体壮的,多为地主的佃户,不一定愿意跟随我们起事。”
刘骏道:“那是当然,百姓们都希望过着安安稳稳的日子,又有谁想要起来造反呢?然而,总有一些人受到官府、地主的逼迫生计维艰,甚至家破人亡,我们应当先招揽这样的人,作为起兵的基础,他日实力增强,影响扩大,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投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