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过去立下何等功勋,一旦触碰了他的禁忌,都难免一死。
原本打算借此机会大展身手的文官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的考题不仅不是他们炫耀才华的舞台,反而像是一个隐藏的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身首分离。
“皇,那些关于鬼神之说只不过是捕风捉影,并不可信。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历史那些末代皇帝的昏庸愚昧,确实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就在此刻,胡惟庸挺身而出,为李善长和刘伯温解了困境。
“再者,老臣还觉得,过往的朝代之所以衰败,除了那些无能的末代皇帝,还有那些祸国殃民的妖后宠妃,诸如妲己、褒姒以及杨贵妃之流…”
你也好不到哪儿去!朱元璋心中暗想。
他看着眼前这群只会陈词滥调的文官,生平第一次觉得这些曾经给他带来压力的读书人,竟然如此无能。
相比之下,他们似乎连为李先生提鞋都不配。
“胡惟庸所言不虚,妖妃扰乱朝政,确实对王朝的覆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时,宋廉步出朝列,恭敬奏。
“就如那昔日的周幽王,仅仅为了让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此举直接加速了周朝的覆灭。”
“宋大人所言甚是!”吕昶立刻表态支持。
众多文职官员也纷纷颔首表示同意。
至此,朱元璋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朝代更迭的原因,一是君王的昏庸,二是妖后宠妃的祸乱。
至于是否是命中注定,他们再也不敢妄加议论。
一旦谈及定数,朱元璋便会问及明朝是否也有同样的定数?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碰都碰不得。
于是,众臣都将目光投向了朱元璋,而朱元璋的脸色依然如故。
这些人又把王朝灭亡的罪过推给女人了吗?
如果把女人视为王朝灭亡的关键因素,那他们未免太高估了女人的作用。
朝廷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庞大机构,而后妃只是其中微不足道且无实权的小角色。
若在以往,朱元璋可能会随波逐流,与群臣的看法不谋而合。
毕竟,他曾经听闻的戏文故事、历史演义,乃至他所翻阅的古籍经典,都深深地烙印着这样的共识,整个文化氛围亦是如此。
但是,自从那次与李恒的深入对话之后,他的眼界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一旦眼界被打开,过往的某些信条突然显得肤浅而片面。
“那么,缘何每逢朝代更迭之际,总有天灾频频降临呢?”
朱元璋进一步追问。
“此乃天对暴君昏君失德无道之行的示警。”
刘伯温这样阐释。
“以唐朝的覆灭为例,那时中原大地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宋朝灭亡时,发生了百年洪涝,导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因此,历代明君都注重修身养性,广施恩德于民,以求不触怒天。”
李善长补充道。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锁。
这些名震天下的大儒们说了半天,却没能切中要害。他们无法解释末代君主昏聩愚昧的原因,就归咎于怪力乱神,玄之又玄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