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食谈 千年食材演变(1 / 1)千年笔谈首页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江南地区长期“渔猎山伐”,山地酒泽较多,地广人稀,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稻作农业较之旱地农业发展难度较大,总体发展显得缓慢。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的菱角、荧实、橡予、酸枣、麻栎等水陆生长的果实。还发现了木桨,表明在江南水乡乘坐独木舟捕捞鱼虾已较普遍。在南北各地的遗址里,遗存的各种野兽、野禽和水族蚌类遗骸都较多,说明采集和渔猎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性生产活动。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急速。复合工具产生,大大提高农业水平和劳动效率,多遗址中部发现有稻谷或稻谷的遗迹,一些遗址出土的稻谷经过鉴定是粳稻。此外,还在一些遗址里发现有花生、芝麻、蚕豆、甜瓜和菱角等作物的遗迹。

同时,一些遗迹里还发现猪、狗、羊、牛、鸡、马、驴的骨骼,证明了畜牧业的存在。这个时间距今约一万年。

而在距今四千多年的刻有文字的龟壳、兽骨上,人们梳理出“卜辞”,其中就有农作物的记载,有黍、稷、粟、麦、秕、稻,菽(大豆)。圃、囿、果、树、杏、粟等字,在卜辞中也较常见,证明种植林木蔬果也是当时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青铜器中各种食器、酒器的出土反映了当时的酿酒业以及“蒸”,“煮”,“炖”,“烧烤”等烹饪方法。而文献记载,当时有庖人提出了包含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说”以及“火候论”,其中已有用酸梅和蜂蜜来调味的说法。

到了礼乐时代,无论食物还是菜式明显丰富起来。许多瓜果在诗歌中出现,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丘中有李,彼留之子”,“摽有梅,其实七兮”,“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有杕(di)之杜,其叶湑湑(xǔ)”。

其中“有杕之杜”中的杜,指的是杜梨。此外还有圣人云,“不得其酱,不食”,就是说不同食物要搭配不同的酱,否则就不吃。体现出当时食客的精细化要求以及对“腌”的掌握。一些靠海国家已经尝起来海鲜,如鲍鱼,鼋等。而当时的蔬菜有萝卜、苦瓜、葫芦、葵、芥等。

而到了统一王朝时期。烹饪手法已经很多了,煎、炙、炮、熬、蒸、炸、汆,脍样样俱全,更重要的是,随着通西域,对外贸易,大量果蔬如葡萄、核桃、核桃、黄瓜、大蒜、胡荽(香菜)等也传入我国。

各种水利技术和农具的发展成熟,让人们生产庄稼之余,逐渐开始种植茶树,以作为饮料产业。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夜市也产生了,人们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而地理日照等因素影响,也造成了北方多以麦面、苋菜、枣等为食,南方多以稻米、藕、笋等为食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