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曹爽和夏侯玄等人想要改变服饰礼制,特别是要抑制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日渐奢靡的生活方式,重塑简朴的社会风气,以消除平民百姓对贫富差距的不满,其目的还是要抑制地方势力,压制儒家士族,维系社会稳定,最终巩固中央集权。但恰恰就是曹爽身边之人在吃穿用度上讲求奢华、过于浮夸,这让包括司马懿在内的世家大族看上去十分的不屑一顾。儒家士大夫从来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曹爽一伙,包括曹爽本人从来奢靡浮华,又怎么好意思要求别人崇尚节俭呢?
可见曹爽及其党徒们的改革,归根到底是要重塑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门、瓦解传统儒家世族的地位,说明曹爽集团与司马懿所代表的世族之间的矛盾还不仅仅是辅政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更关系到曹魏帝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曹爽改制的想法已经让自己站到了传统世族的对立面。但必须承认,曹爽等人的改革思路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是有利于曹魏未来发展的,只是因为曹爽骤登高位,威望不足,改革的矛头又指向了根深蒂固的世族体系,显得操之过急,加之用人不当,因而效果不佳。面对曹爽的改革举措,传统大族表面上不便反对,却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司马懿就曾和夏侯玄谈及改制的事情,夏侯玄提出限制中正官权力、除冗官、改服制等一系列想法,司马懿当面表示赞同,却以时机不成熟、缺乏人才去具体操作执行等理由不予实施。曹爽、夏侯玄看出,以司马懿为代表的传统世家大族显然成了改革的绊脚石,双方的矛盾开始由此积累,并在今后的岁月中愈演愈烈。顺便提一下,夏侯玄有个妹妹夏侯徽嫁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两家本来存在姻亲关系。据《晋书》记载,夏侯徽深知司马师绝非曹魏之忠臣,而司马师对出身曹魏家族的夏侯徽也非常顾忌,已故大司马曹真正是夏侯玄、夏侯徽的舅舅。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司马师设计毒杀了夏侯徽,这又是一桩司马家杀人灭口的案例,当然无从查证,最终不了了之,这恐怕也是夏侯玄同司马家逐渐对立的原因之一。
曹爽明白要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整顿这个国家,首先自己要掌握相当的权力以及与权力相匹配的威望。政治改革已经由自己开始主导实施,但在这个天下三分的时代,曹爽急需在军事上树立起自己的名望和威信,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外发动战争,获取军功。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东吴诸葛恪率军袭击六安,之后又准备攻打寿春,还是太傅司马懿领兵进至舒城(今安徽六安舒城县),打算由此向诸葛恪展开进攻。吴军见司马懿前来,便焚毁了器械辎重,弃城离开了。吴主孙权也认为没必要和曹魏硬碰硬,于是令诸葛恪屯兵柴桑(今江西九江)。司马懿认为剿灭敌人的首要在于囤积粮谷,于是就在魏吴边境的淮北一带推行屯垦,负责屯田事宜的是司马懿一直看好的尚书郎邓艾。这下让曹爽一伙又急眼了,司马懿此时已近六十五岁高龄,随便带兵出去走走就把吴军吓退了,这声威已不是局限在曹魏内部,而是享誉国际啦。曹爽一天到晚为立军功愁的要命,可人家司马懿扬威疆场不过弹指一挥间的事情,这司马老儿真是老而弥坚,越老越来劲啊。不行,曹爽绝不能这样干瞪眼看着,就连底下的邓飏、李胜等人也急不可耐地劝曹爽赶紧发动战争建立军功。你司马老儿不是退了吴军嘛,于是曹爽一伙就将目标瞄准了西蜀。
蜀国自从诸葛亮去世至今已历十年,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由蒋琬、费祎执掌军政,二人也是诸葛亮临终前指定的接班人。但蒋琬、费祎一改诸葛亮之前‘每岁必征’的对外策略,而是采取安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十年中几乎从未主动向外挑起战争,让蜀地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调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总督雍凉诸军事。三月,曹爽亲率七万人马西行至长安,会合了已经驻守在长安的夏侯玄,共计十万兵马,经骆谷向蜀国的汉中发起进攻,骆谷是连接长安至汉中的一条交通要道。假如曹爽这次能成功灭掉西蜀,那真是一鸣惊人,军事功绩堪比先辈武帝曹操了。以曹爽还未有过带领大兵团进行大战役的经历来看,一切都显得操之过急了。曹爽领兵出征前,司马懿也曾劝阻曹爽,认为西蜀多年未有战事,但始终厉兵秣马,现在根本不是灭掉蜀国的机会。然而司马懿不说什么还好,如果是别人进言,或许曹爽还能听一听,可唯独不能听司马懿的,曹爽及其党羽都以为司马懿是别有用心,这反而更坚定了曹爽征讨西蜀的决心。
西蜀这时在汉中的守军不足三万,众人见魏军十万兵马来攻,气势之大令人恐慌。守将王平却显出镇定,王平以前效力于曹操,刘备当年夺取汉中时,王平又转投了刘备,在蜀国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王平提出利用蜀军占据有利地形,分兵与敌周旋的应对策略,同时向后方大本营成都请求增兵援助。王平率军占领兴势(今陕西洋县东北),漫山遍野插满旗帜以迷惑魏军,魏军无法继续前进。时间一久,魏军后方的粮草开始接济不上,关中地区以及当地的氐人、羌人部落转运物资军粮出现困难,累得牛马驴骡死伤遍地,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司马懿曾给正在前线的夏侯玄去信道:“春秋大义之人讲求责任大德望重,过去武帝曹操二次进入汉中几乎大败,这你是知道的。目前兴势地处险要,蜀军已先行占据,假如我军进不得应战,退又可能被阻截拦击,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到时这个责任可如何承担得了啊!”司马懿不失时机的一封信看得夏侯玄心里也没了底,于是将司马懿的意思转述给了曹爽,曹爽听后是又急又气。此时消息传来,西蜀大将军费祎已统率各路兵马前来兴势增援,曹爽见状,不得不于五月开始撤军。费祎领兵顺势进驻三岭,三岭是指骆谷中的沈岭、衙岭和分水岭,是谷道中三个形势最为险要的地区。蜀军在此对魏军展开阻击,曹爽等人于撤退途中且战且走,在损失了大量兵马、辎重后勉强通过了骆谷回到关中,整个关中地区为此战损耗巨大。曹爽这下是彻底栽了,兴师动众,糜费军资,结果徒劳无功,不幸又被司马懿言中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