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冲锋枪车间后,包国维和秦泽穿过工厂主干道,一路走向兵工厂的另一座独立厂房。
这座建筑与周围的生产区明显不同,不仅单独设立,而且外面有模范师士兵站岗,寻常工人根本无法接近。
当他们走近厂房时,警卫立刻挺直脊背,向包国维行礼,并迅速拉开厚重的铁门。
随着门轴转动的刺耳摩擦声,一股带着机油、钢铁和火药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这座封闭车间,正是豫东兵工厂最机密的项目之一,
也是模范师未来火力支柱的关键——M1897式75毫米火炮仿制基地。
“这里就是我们的大炮房了。”秦泽微微一笑,但神情中透着几分压力和疲惫。
车间中央,几名身着旧式工装的老工匠围坐在一张巨大的铁制工作台旁,他们的目光紧锁在几十上百张摊开的设计蓝图上,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在纸上勾画修改。。
“程工,进展如何?”
听到熟悉的声音,一名六旬左右的老技师抬起头,放下手中的铅笔,摘下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
老人名为程济川,是辽东兵工厂退休的工程师,他身旁众人也都是包国维花重金从辽东四省一一请来的专家。
“包师长,您来了!” 程济川声音低沉,“我们研究过了,你给的图纸与当初辽14年式77毫米野炮、辽13年式77毫米野炮完全不一样!”
“是,我知道” 包国维语气平稳,“你们觉得,我们能不能仿制这个?”
老工匠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程济川微微叹了口气:“难……太难了。”
“为什么?” 包国维皱眉。
“设备不够。” 程济川语气冷静,像是在阐述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辽东兵工厂当年生产火炮的时候,起码有完整的车床、铣床、钻床、镗床、拉膛线机,但这里……现在我们只有寥寥几台机床。”
“最致命的是——没有膛线机。” 另一名老技师接过话茬,“如果没有膛线,炮管就是一根废铁。”
秦泽点头补充道:“我们目前有一些基础的车床、铣床、钻床、镗床,但要做出真正符合战场要求的火炮,膛线机、液压加工设备是不可或缺的。”
“有没有解决办法?” 包国维紧蹙眉头。
“抢。”
程济川语气简短,甚至带着一丝狠辣,
“从日军的仓库里抢,从兵工厂抢! 他们占了太原兵工厂,拿走了设备,必然有一部分存放在青岛、北都、奉天等地。”
包国维缓缓点头,眼神如铁:“我让情报部先探明,哪些地方有,然后让特别支队渗透进去看看怎么抢!”
程济川听到这句话,目光微微闪动,随即又叹了口气:“抢设备是一回事,材料也是个大问题。”
“材料?” 包国维皱眉。
“1897式火炮的炮管,需要高强度合金钢。” 程济川缓缓说道,“法兰西人用的是镍铬钢,而我们的钢厂,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一旁的老工匠补充道:“如果强行使用普通钢材,炮管寿命会急剧缩短,甚至炸膛。”
秦泽沉思片刻,“如果不能制造高强度钢,那我们只能从外部渠道获取高强度钢材,
咱们之前不是缴获了不少日军毁坏了的火炮和战车吗,把他们的旧炮管切割后重新熔炼。”
包国维眉头微微一挑:“你是说,把日军的火炮拆了?”
“没错!”,秦泽语气果断,“日军的炮管材料质量很好,我们可以直接回收,用来制造自己的炮。”
程济川沉吟片刻,而后摆摆手,
“还是不行!”
“缺设备,尤其是液压锻压机。”
程济川伸出三根手指,依次敲着桌面,“我们要把日军的旧炮管改造,首先得重新锻造,去掉受损部分,然后镗削炮膛,再拉膛线,最后进行热处理。
但问题是……我们连第一步的锻造都做不了!”
程济川站起身,走到一旁的黑板前,拿起粉笔,快速写下几个大字:“蒸汽锤”
“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设备,要让炮管达到我们要求的强度,必须经过高压锻造,重新调整内部晶粒结构,否则直接切割改造的话,强度不够,射几发就得炸膛。”
“目前兵工厂拥有的蒸汽锤是小型的,50吨级已经是极限了,但是锻造1897式火炮需要至少200吨级的中型蒸汽锤……”
“并且缴获的来的镍铬钢也不能随意熔炼,稍不注意就成了废铁!”
“还有一个问题,炮闩。” 另一名老工匠指着一个图纸上的炮闩图样,“法国人在1897式火炮上采用的是纵向滑动炮闩,不同于普通野炮的螺旋式炮闩。”
“制造它需要高精度铣床和刨床,确保密封性,否则会漏气,导致射程下降甚至炸膛。”
秦泽眉头紧锁:“我们目前的设备,能达到这样的精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