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娘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徐明之不紧不慢的拿着筷子先挑了一碗鱼肉,然后又用另一只碗倒满了鱼汤。“母亲,这是你的,剩下的可都是我们的了,你可要吃完啊。”
徐明之把两只碗放到一旁的石板上,紧接着又开始给三个孩子一人盛了一碗满汤满肉。最后直接剩下的只是一些残汤鱼骨,徐明之随即回身进屋拿了一些野菜和大豆,又添了些水接着煮。
“我儿做的饭可真香,我就喝点汤得了,肉还是你们这些孩子吃吧!”莫娘把自己那一碗鱼肉端到他们四人面前说。
他连忙拦住莫娘道:“你就吃了吧,我那边河里还有鱼呢,等会我们再做可就没你的了。”
莫娘开心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如此孝顺懂事,真是不妄自己每日每夜的祷告上苍,是天神显灵感念她这个老婆子无依无靠,才把自己的小儿子给送了回来。
徐明之连吃了两碗大豆野菜饭,直吃的肚子内咕噜咕噜响,这玩意也不能多吃啊,吃多了老是放屁。可是也没办法,莫娘因为身体干不了重活,只能种一些豆类比较简单的农作物。虽然他也种了一些小麦,但产量低的吓人,除去留种的麦子,剩下的只能拿到集市换些需要用的东西,吃都舍不得吃。
最为主要的就是食盐极度缺乏,莫娘家是一点盐都没有,其他人除了有几户以前存留的一点咸菜,也是没有任何多余的盐。想吃盐了就只能去人家换口咸菜吃,那些咸菜都是腌的一些野菜根,味道是又涩又苦,而且还散发着一股霉味,徐明之都感觉这就是毒药啊。
他听章丙说早年还有一些私盐贩来村里售卖食盐,虽然来得次数不多,但一年的话也能来个两三次。可是最近这两年因为晋国开始筹备灭吴,所以粮食和盐铁这些军用物资都被朝廷大力征用,农家人留把锄头种地就可以了,盐嘛少吃一点又不会死人。
天气越来越冷了,莫娘特地给徐明之做了一件新衣,窄衣窄袖,穿起来很是合身。这应该算是胡服吧,远没有汉服那种大袖飘飘的感觉。在晋朝好像只有上层人士才穿汉服,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穿一些胡服样式的窄衣。这样其实也很有好处,一是用料少省钱,二是干活也方便。
虽然穿上了这件新衣服,可是徐明之还是感觉有些冷。这年代又没有棉花,棉花原产阿拉伯地区,就算是最先知道棉花的阿拉伯地区,早期都还是当做观赏植物。而莫娘在衣服中给自己添加的所谓的棉,都是一些木棉、杨絮、芦苇絮和麻丝。如果里面不穿一件贴身的细麻衣,这衣服绝对是一走一痒,非常刺挠。
尤其是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徐明之在木榻上真感觉冷气直往自己骨头里钻。自己盖的是一床跟衣服同样材质做成的被子,留不住热气,而且因为这床被子年代久远,上面布满了各种污渍和破洞,又硬又重。他终于体会到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真实写照,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不正是自己现在的处境嘛,第一次距离诗圣的精神世界这么近,他感觉得到了稍许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