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7章 朕说它逾制,那便是逾制。(1 / 2)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首页

李世民斜了巧舌如簧的秦明一眼,挥了挥手,不耐烦地打断道:

“行了,朕懒得听你的废话。”

李世民背负着双手往前走了几步,他望着眼前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书院,心中感慨万千。

尽管秦明在李世民面前并未流露出丝毫的野心,但这座书院的横空出世,却在李世民心中激起了一阵微妙的涟漪。

可以预见,凭借秦家书院目前所展现出的非凡潜力,未来数十年间,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必将遍布大唐朝廷,甚至还会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若干年后,秦明这位山长的一言一行,或许将比大唐皇帝更具影响力。

届时,秦家可能会取代传统的世家大族,成为皇家的心腹大患。

若李唐未来的继任者心胸狭隘,且能力有限,恐难容忍秦家的存在;

又或者秦家中出现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亦有可能颠覆李氏王朝的统治。

也许秦明没有不轨之心,但他所创立的书院,却让秦家在未来拥有了造反的本钱。

简言之,这座书院对李氏一族和秦氏一族而言,皆是一个隐患。

而今,这座书院已初具规模,而李世民又正值春秋鼎盛,再活个十年不成问题。

他可以预见,待此学府落成之际,必将为朝廷输送源源不断的英才俊彦,大唐也将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繁华。

因此即便李世民知晓,这位书院的存在可能会在未来威胁到李氏一族的统治,他也不愿就此放弃这座书院。

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在有生之年拿捏住秦明。

眼下,他只需要判断一下,秦明是不是要学那司马懿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以待天时,再图谋大业。

毕竟,李世民深信,以秦明的睿智与洞察力,不可能看不出秦家因这座书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而可能招致历代君王的猜忌与戒备。

念及此,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转身,捋着短须,笑问道:

“贤侄,你兴建书院,广纳学子,莫非是想成为当世‘孔圣’?”

秦明闻言,微微一愣,拱手道:

“陛下,臣昨晚已经说过了,臣当初兴办书院,只是顺势而为。”

“如今打造这座新书院,也只是想让学子们有一个好一点儿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更好地将他们培养成才,以助国家繁荣昌盛。”

“至于成为‘孔圣’,臣自知才疏学浅,不敢有此奢望。”

“更何况,书院学子皆由科学院的先生和院长亲自教导,臣只是占了个山长的名头而已。”

李世民轻轻点头,目光依旧锐利地审视着秦明,继续追问:

“你就从没想过将秦家变成第二个孔府?”

秦明闻言,哑然失笑,随即正色道:

“孔圣人之德行与学问,臣自知难以企及,更不想被俗事所累。”

“臣所做的一切,只是遵从本心,想要为大唐的繁荣昌盛,略尽绵薄之力,而非个人或家族的私利。”

说到这里,秦明顿了顿,继续道:

“若我真心追逐名利,这座书院便不会以‘清北’为名,而会冠以‘秦氏’之号。”

李世民听罢,微微颔首,目光逐渐柔和下来。

“这倒也是。”言罢,李世民眼珠一转,快步走到秦明身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既然你视名利为粪土,那不如将书院改成‘贞观书院’,如何?”

秦明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丝苦笑,拱手道:

“陛下,臣虽不重名利,但书院之名早已定下,且‘清北’二字亦有其深意。”

“‘清’取自清明正直之意,‘北’则寓意学子们能够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若贸然更改,恐会坏了书院的风水。”

李世民听罢,轻哼一声,不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