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惨象(2 / 2)帝国崩塌首页

这是一封绝命书,陈国的最后一位君王所书,据石壁上可见的只言片语可知,在其出城请降不成之后,便自缢于皇宫大殿之中,只是后世人以这石壁为中心,遍寻四处,也未曾发现一具尸骸。

或许,在其死后,其尸体便被陈国的子民,争相而食了。

亡国灭种,南越行事之残忍狠辣,让列国胆寒,兔死狐悲,淮南、宋、郑、卫、鲁、中山、胶东七国不免忧虑自身国运,或许哪一日,他们中的哪一个,便要重蹈陈国覆辙。

而晋、楚、燕北、辽东之流,见南越果真行出了灭国之事,亦是不甘落于人后,各自加快了步伐,陈国之亡,就像是给这个乱世按下了快进键一般,越发残酷。

每日寝食难安的恐怕还是卫国,与南越毗邻的国家有三,陈国已经不复,剩下的还有北方的胶东国,西方的卫国,胶东国虽然有兵败称臣之耻,但却也无形中傍上了辽东这棵大树,面对南越,反倒可以安心栖身。

反观卫国,却是无依无靠,背后只有通向蜀地的崇山峻岭,人难通行,与绝地无异,鲁国也因为会谈之时所排的座次,而与卫国的关系颇为紧张,若是卫国有难,必定是落井下石。

所以在陈国破灭的当日,便有连绵百里的车队,自卫国都城出发,带着世间奇珍异宝、美女无算,送给南越王,以表达两国交好之意。

南越朝堂之上,南越王面对如此厚仪,却是迟迟没有收下,也不言语,反倒是在卫国使臣面前,多次于巨幅的地图前面逗留,目光所及,尽在云水一带。

云水一带,本是南越故地,可这已经不只是哪年的老黄历了,一两百年以前,当时的南越王不尊大夏,意欲自立,天子闻之大为恼怒,发数国之力,将这帮乱臣贼子,悉数剿灭。

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卫国,不过卫国的心思可不仅仅是平定乱贼,更多的还是要为自己谋利,所以在南越的新王对大夏俯首称臣,各国之兵纷纷退出百越之地的时候,卫国却只退到了云水一带,便不肯再退。

意图也很明显,之前南越与卫国便曾因为云水一带而颇多纷争,都想将这块易守难攻的要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如今卫国便是要趁此机会,强占此地。

南越新王初立,无力再与别国相争,况且本就是被制裁的境地,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咽,而卫国本是替大夏出力,将士死伤不在少数,如今捡点好处,好似也无可厚非,若是因此而降罪,反倒令人寒心,再加上天子对南越的印象实是不佳,所以天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略略申饬了几句之后,便默许了此事。

此后百年,云水一带,便就成了卫国之地,百越之国也在百年之中一直纷纷扰扰,内乱尚且不能平复,更是无心顾及收复故地一事,久而久之,也便就成了无人问津的老黄历了,就连百越之人,也鲜有知晓云水原是己国故地的。

对于这段历史,卫使虽然也并不知晓,但却也是个懂得察言观色的妙人,看南越王的神态,便已能将事情猜的七七八八,当日出了南越王殿之后,立即写了一封密信,派人星夜兼程,送至卫王手中。

之后便在南越都城逗留数日,每日出入拜访,皆是南越朝堂之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当然,明面上是轻车简从,独自造访,背地里却是少不了数不尽的珍奇物件,送进这些府第之中。

有些,是奉命行事,有些,却是为自己铺后路,虽是卫臣,可到底也要为自己做做打算,这也是为什么,满朝臣工,皆对百越视之如虎狼,称病推诿,不愿接过出使符节,而他却主动请缨,甘愿只身入贼穴,其中缘由,不过是狡兔三窟而已。

第八日,持着他的密信返回卫国的随从,折返回来,同时带来的,是云水一带的地图,和加盖王印的国书,卫使当日便再次面见南越王,递交国书,同时将云水一带,双手奉上。

此前不发一言的南越王,这才眉颜舒展,收下了卫国送来的宝物美姬,称愿与卫国,永结盟好,又设酒席,宴请卫使,以示诚意。

第二日,卫使返国,明明此番前去,做的是割地称臣的勾当,可在卫王眼中,这却是救国之壮举,更是为自己交好南越的举动而沾沾自喜,卫国太平,好似便有了保障。

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没了云水一带的地势屏障,卫国国境已经悉数暴露在南越国前,此后用兵,不过是长驱直入,再无半点顾忌,不费一兵一卒,卫国便亲手将自己送进了南越手中,任其随意拿捏,还洋洋自得不自知。

卫王自觉搭上了南越这棵大树,再没了忧虑惊恐,反倒在别国面前骄横起来,矛头指向的自然便是鲁国,当日会谈之上,卫国居于鲁国之前,卫王便已经对鲁国生出了轻视之心,如今更是不再将其放在眼中。

竟然做出了主动的寻衅之举,不过却是被鲁国给胖揍了一顿,没有讨到半分好处,卫王心中不忿,向南越求援,但与卫使一同到南越朝堂的,却是晋国的使臣。

卫国能攀附南越,鲁国自然也可依附晋国,明面上是列国纷争,可真正能过主导局面的,终究不过是五国而已。

至于卫王的请求,南越自然是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