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怀、谈胸襟的人,表面看起来坐怀不乱,经得起千百般的诱惑,不过是因为摆在眼前的诱惑不够大而已。
确然,于常人而言,大棚技术变现的钱财着实不菲,可为之奋力一搏;可于权力巅峰者魏阿绮和在金银堆里长大的钱哆哆而言,属实不值一提。
有句话很残忍,亦很真实:从一开始,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与心态。
出生于乡野之间,终日与牛马耕种为伍,不染半点诗书礼仪的乡民,最关心的是天气阴晴、耕牛的健康、田间地头的庄稼杂草,以及官府的税涨没涨,东家的租子何时交,自个儿家里还能余下多少粮食度日。
城里的市井小民,则关心哪个集市人多、买卖好、税少、菜价好;每日晨起面对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操持一家子的屎尿屁。
这便是生活的具体要求,更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先生存,再发光。
无论身处哪个世界,人都脱离不了这一生活模式。
陷在吃喝拉撒睡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最关心的便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更远一些的,便是来年自家娃子到了年纪,该去私塾读书识字考个童生,若是有出息,考个秀才再回私塾教书挣束修,这一生便有盼头了。
除此之外,他所处的环境与社会地位,并未给予他更多的讯息与教化,他便也不知,除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之外,还有更多意识层面的东西。
环境所限,他只能想这么远。
有绝少部分的幸运儿,他们出生便在普通人一生所追寻的“罗马”。
不光是优渥的物质条件,更是他们在精神意识层面受到的灌溉与培养。
历史绵妙,长河浩荡。
古往今来,坐拥万贯家财者尚不在少数,可能为后世所知的,却并不多。
一抔黄土,最多是在家族祭祀时,多得些香蜡纸钱的香灰而已。
与此较之,一些两袖清风却造福于民、关心民生疾苦的人,却始终为时间所优待,长存于史书中和人们的精神意念里。
生命不过时间长短,成败不过虚实之间
相较之下,高下立见。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同,追求现世的安稳富足,亦或是探求万古长青,皆无功过对错,个人选择罢了,无可厚非。
魏阿绮不会去指责李二狗子和刘寄奴的一根筋,也不会瞧不起他们。
她要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慢慢地拓宽眼界,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
也并不是她多么的圣母,立志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个世界,以一己之力与封建腐朽思想抗争。
而是她需要李二狗子他们做自己的左膀右臂,她希望她所选中的人,能尽可能地与自己思想同频,减少沟通上的成本,彼此理解,步调一致,勠力同心。
同行之人,亦是同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