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神明能听见祈祷,我希望能有人听到我说的话······这是闻於进入初中时许下的第一个生日愿望。
在学生时代成绩优异和让人省心大概是大人对一个孩子最高的夸奖了。成绩优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和刻苦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让大人省心这一点却很难评说,不同的家庭对于管理孩子或许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有一条应该是一样的——不和不三不四的人打交道。
而不“三不四的人”对于闻於的父母而言或许有些宽泛,在闻於很小的时候她其实不是现在这种小心翼翼的样子,她也是一个在路上追蝴蝶的女孩,她也是一个会因为幻想而傻兮兮笑的孩子。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还小的时候世界属于他们;但当他们长大了,可以读书了,他们的世界就属于大人们了。
闻於就是这样的,当她长大了后她的父母就开始涉足她的生活,这样的行为我们很难评判它错对,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她没有反抗的余地,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她能选择的只有接受。
所以闻於的生活开始了有规律的编排,她身边能和她一起玩闹的孩子们逐渐减少,她出门的时间开始被压缩,她桌子上的书籍却越叠越高。
她说的话也越来越少。
后来闻於被父母送进了一所私立初中,这是他们当地最好的初中,也是一所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相当昂贵的初中。
所以在进校的第一天闻於的父母就告诉闻於: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我们为了送你进来不容易。而闻於面对着父母的叮嘱也只能张张嘴,然后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那所初中真的很不错,学习氛围浓厚,老师和同学也都很优秀,但······这都和她没有关系,闻於在这里交不到朋友。
或许是因为胆怯,或许是因为害羞,也或许是因为恐惧,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热情闻於选择的永远都是逃避,每当她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那张已经张开的嘴巴就又会合上。
因为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闻於不知道该如何和人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接那些人的话茬,她不理解为什么大家聚到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更不了解大家口中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什么。
闻於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只了解那些文学或者是历史的典故,那些流行的,时尚的闻於一概不知。
一个与网络几乎无缘的人该如何在信息时代里站稳脚跟,尤其这个人已经丧失了和人沟通的勇气。
所以即使大家没有恶意,即使也会想要和闻於亲近,即使大家也会尝试帮助闻於······但闻於还是被孤立了。
闻於没有伙伴,或者说没有人能理解她的伙伴,当闻於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大家聚在一起决定去吃火锅时,闻於没有说她其实吃不了辣;当班主任任命闻於当课代表时,闻於没有说出自己其实不喜欢当课代表。
甚至在闻於搬书意外受伤时,没有人第一时间去带闻於看校医,因为大家都在惊叹闻於真厉害,受了伤都能一声不吭,真坚强。
是啊,闻於都已经记不清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连痛苦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自己已经从闭嘴变成了哑巴,甚至就连同学和老师都已经默认了闻於就是不爱说话这个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