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t-title">第452章 主角心声剧透我是暴君21
芦州。
六子背着一大背篓的海藻和小伙伴们朝着收购地点跑去,到的时候已经排了一串长队了。
他伸长了脑袋朝着队伍最前方看去,直到看到每一个卖完海藻的人都拿到了铜板,才长舒了一口气。
又等了三刻钟,终于轮到了他,收海藻的长吏用长长的铁钩在他的背篓里翻看了一遍海藻,这才让六子将海藻倒进一旁的大筐子里,接着又数给了六子三十个铜板。
六子小心翼翼接过,仔仔细细数了一遍,黝黑稚嫩的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刚将步子迈出去一步,又退了回来,对着面前的长吏问道,“大人,下次收海藻是什么时候?”
海边长大的小孩,好像天生就擅水性,自从得知朝廷要收海藻,六子几乎天天就拿着家里破烂的渔网外出打捞海藻。
长吏瞥了一眼面前的黑瘦小孩,回道,“逢十,我们就来收海藻。”
“好咧,谢谢大人!”
六子忍不住原地蹦了起来,接着一溜烟地跑了。
捂着怀里的铜板就往家里跑,还没有跑进院子,就大喊了起来,“奶奶,我回来了!”
六子奶奶见他那个高兴样就知道海藻卖了出去,她同样很喜悦,听着六子说这次卖了三十个铜板。
六子擦了擦额头的汗,将铜板倒了出来,豪气万丈,“奶奶,这以后又多了一项进项了,照这样下去,等我满十七岁,我就可以有自己的小船了。”
船对于渔家是很重要的工具,有了船就可以在近海捕捞了。
六子父母在六子三岁的时候,跟着东家出海,船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六子与奶奶相依为命长大,日子艰苦,他很渴望有一艘属于他自己的小船,可以出海捕鱼,用来养活他和奶奶。
六子奶奶给六子递了一碗清澈见底的米汤,这就是今天的午食了,她念叨着,“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朝廷赋税越来越低,收购东西给的价钱也公道,当今是个好皇帝。”
“这皇帝要是好,老百姓的日子才好过,皇帝要是不好,这老百姓的日子比那老黄牛还苦...”
“奶奶,我听说现如今是太子监国,这个太子一定是个好人。”
六子奶奶坐在六子旁边,继续说道,“城门口新建了一处晾晒海鱼的工坊,现在还招人呢,六子,你说奶奶去试试怎么样?”
“行啊!那工坊是朝廷建的,现在大家都说朝廷好,奶奶你去做工肯定不会被欺负不会被拖欠工钱...”
宋沛年等人挥起的一把扇子,吹在了大历每一个百姓的身上,还好是一道好风,给百姓们带来了希望。
大历的国土上,虽仍有黑暗与脏污,但希望的种子也播散在每一处。
今年是个丰收年,老李头割着麦子,看那成堆的麦子止不住笑,与一旁的老农闲聊了起来,“今年赋税降低,将税给交了,应该还剩下不少,一家子终于能吃饱了,说不定还能将我家院墙翻修一二,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老农回道,“那不是,往年我在周地主家当佃户,一年到头全靠水来填肚子,稍有不慎就是一顿毒打,现在这过得才算是人日子。等下月交了粮税,再交了分期的田款,我们一家子也能吃个半饱。”
“慢慢来吧,日子总归越过越好,你家几个壮年劳动力,不愁把日子过不好。”
“还多亏了太子,要不是太子啊,我这一家子还是黑户呢...听说长柳村给太子立了长生碑,改天麦子收完了,我去给太子磕两个头。”
“我也去,到时候喊上我...”
宋沛年此时此刻正在查看各地收成,见今年各地与往年相比,上涨了一大截,紧皱的眉头总算是松快了一二。
看来,今年那把御剑是不用见血了。
南方大开杀戒,也算是给不少人崩了崩皮。
将手中的折子放下,宋沛年询问一旁的待诏,“农桑司那边的试验田进展如何,各项数据什么时候报上来?木成舟那边有什么新消息没?”
待诏将木成舟的折子递给了宋沛年,说道,“禀殿下,木大人那边进展一切顺利,这是近些日子的生长数据,都按照您的要求填上去了,您过目。”
宋沛年‘嗯’了一声,低头查阅了起来。
见数据一切都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如今,因为稻种的原因,哪怕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交过税之后也只能混个温饱。
所以,宋沛年只得从稻种入手,尽量想法子提高产量。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百姓的命脉,若是一个国家产不出粮,很容易就被卡住脖子。
之后又查看了海鱼晒制,海藻酒酿造的情况,今天的政事才算是处理完。
很是疲惫地捏了捏眉心,虽然现在宋沛年只是把握大方向,任务吩咐下去了,就有人领着做,但总体而言还是很辛苦的。
他现在是一点儿差错都不想出,这差错出了,于他的名声可能小小有损,但是受折磨的却是下面的百姓。
宋沛年道德素质过高,坚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更不想因为他扬起的一粒沙,变成了百姓背上的大山。
----
又是一日早朝。
朝会上,木成舟上报了试验田的新情况,“禀陛下,稻苗已经开始结穗了,稻穗比普通稻种而言,更加繁密...”
念念叨叨一长串,中心思想就是一个,那就是试验田的稻子长得不错,若是真成了,也算是改天换地的一件大事了。
历宗帝很是高兴,皇帝高兴了,就是一个字,“赏!”
【天,统子,历史进展的速度真的好快啊,这不是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情况吗?】
【全都是因为应天帝啊,历史虽然发生错位,但归根结底,殊途同归。根据记载,第一株稻苗是应天帝在征战的过程中发现的,他发现干枯稻田的上的那株稻苗格外茁壮,哪怕稻田无水,稻苗依旧挺拔,稻穗饱满。为此,应天帝还派了下属守着那稻苗,只能成熟之后取其稻种...】
木成舟心一跳,当初太子指点他们的时候就是说的多观察不一样的稻株,没想到终究是走上了一样的路子。
太子不愧像是系统说的那样,受天佑。
【太好了!新稻种的米肯定很好吃,好期待啊,统子!】
【宿主,你还是不要吃了吧,你要不摸摸你的腰?】
【滚!】
过后,礼部尚书又禀告了几个部落的回信,“禀皇上,我们寄盐的那几个部落回信道,此盐颇好,还有奇效,他们食用不过半个月,脖子的肿块就消了不少...他们还询问此盐价格,并问道是否可以大肆购买。”
“好!”
【至此,应天帝即将打响对付律国第一枪!】
【可是统子,这晒制海盐声势浩大,不久后就会被那些部落发现并不是什么‘圣盐’,而是海盐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就我们大历领海,把控整个海岸线,只有我们有海盐,其他国家奈我们何?还有,未来针对那些部落的不仅仅是海盐,还有海鱼海藻酒...】
【好吧,真羡慕应天帝能够做独家生意,搞垄断。】
【额...据后世研究,应天帝其实不喜欢搞垄断,等一统天下后,除开盐、铁等战略物资由国家管控,哪怕是玻璃烟花等物,都允许民间制造售卖。应天帝的思维很是先进,他道,固步自封,永不创新,将自取灭亡。】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子的思维永远是这么‘跳脱’,他们还真的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