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是她先生留下的。
一一
立秋,京市接连下了几场连绵小雨。
我便把自己闷在酒店里整理资料,和宋女士说——等雨停了,天气好些,我再上门拜访。
但某天心血来潮,我突然想问她对于其中一个章节的看法,于是兴冲冲买了她爱吃的前门点心,来到了她家门口。
可惜来得不巧,家里没人。
我刚准备折返回酒店,突然听到楼下有熟悉的声音传来。
是穆骁。
她见了我也惊讶,问我是不是没和宋女士约时间,自己直接跑来了。
我讪讪笑了笑,点了下头。
穆骁说:“我妈时间观念很强,与人有约的话一定不会放人鸽子。不过今天你来的不巧,她应该去看我爸爸了。”
“今天是我爸爸祭日,她每年都去。”
在穆骁的带领下,我和她一块乘车来到墓园,果然看到宋女士站在墓前,正在絮絮叨叨的说着点什么。
“你也不来我梦里看看我。”
她似乎是在抱怨。
“当初说好了一个星期来看我一回,你现在越来越不讲信用,这都多久没来过了。”
走近了我才看清楚,墓碑上不止刻了她丈夫的名字,也一并将她的名字刻了上去。
只不过她的名字现在用黑胶布盖着,等人下葬以后才会撕去。
穆骁在墓前点了香,随后跟着宋女士一起烧纸,嘴里念念有词道:“爸。梁安哥现在在内蒙,回不来。”
“等他回来,我让他带着宋禾一起来看你。”
宋禾,就是照片里那个笑眯眯的小姑娘。
只不过如今已经长大成人,跟着她爸爸一块儿进了部队,也是飞行员。
这样的场景,我站在一边,难免显得有点尴尬。
于是从自己买来的点心盒子里拿出两块,放在了香炉边上。
宋女士笑了笑,对穆骁说:“以后我死了,你和梁安来看我,记得也给我买前门点心来。”
穆骁无奈看着她,不知道该应还是不该应。
宋女士却说——没什么好忌讳的,迟早有一天,我要去那边找你爸爸。
他一个人在那边太孤单,我得去陪他。
一一
两年后,就在我的书即将出版前夕,有人给我打来电话,说宋女士快不行了。
我连夜飞往京市。
这一次,穆骁没有来接我。
去医院的路上,我紧急联系出版社,问他们能不能先寄一版样书给我。
得到的却是不太明朗的答复。
他们说——封面还没确定,就算要样书,恐怕也只有个白花花的外壳。
我默默叹气,挂了电话。
原想过些日子抽出时间,亲自来京市和宋女士商量封面照片选用哪一张。
但谁知时间不等人,她的病来的这样快。
穆骁说——原本宋女士只是登高拿东西摔了一跤,起初是没什么事的,送进医院她意识还清醒,能自个儿下地走路去厕所。
谁知道后来就渐渐不行了,人也住进了ICU,她和宋梁安每天也只能仓促见她一面而已。
我自然是不能进去见宋女士的,但又心系书的封面,只好拜托穆骁帮我带话,问问宋女士的意见。
几天后,穆骁带来消息,说宋女士选好了封面的照片,拜托她找来交给我。
拿到照片的那一刻,我整个人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
与宋女士书桌上的那张照片背景相同,只不过这一次,画面里只有宋女士一人。
她笑得端庄优雅,眼睛亮晶晶的,显然在快门按下的同时,正在温柔的注视着拿相机的人。
看我如此震惊,穆骁说:“这是我爸爸帮忙拍的。那年阅兵,我丈夫驾驶飞机参加了阅兵式。所以我想——这张照片对我妈妈的意义很重,才会特意挑选它作为封面。”
说到最后,她声音有些抖,却还是克制情绪,朝我鞠了一躬。
“谢谢你,高小姐。”
“谢谢你愿意将我妈妈的人生写成一本书。”
这之后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宋女士去世的消息。
同时,那本加急印出来的人物传记,也终于寄到了我的手上。
葬礼结束后,我把这本书交给了宋女士的儿子。
他向我郑重道谢。
眉眼间,能看出父母曾经的影子。
又是一年立秋。
我带着前门买来的热乎点心,独自一人凭着记忆,找到了宋女士和她先生的墓碑。
两个用红漆描过的名字并肩立在一块儿,亦如他们当年站在天安门前拍下的那张照片。
树上的雀儿争相叫个不停,我掰碎了点心,撒在树下喂他们吃。
蓦地想起宋女士曾经说过的一句玩笑话。
-若是我死了,下辈子,真想做只鸟雀,自由自在。
-不过,我还是想和我先生一块儿。也不知道能不能说服他,陪我一起当麻雀。
微风吹过,我很缓慢的眨了下眼,对那几只抢食的雀儿低声说——
要是见到宋女士和她的丈夫,麻烦替我带声好。
叽叽两声。
不知道是谁在回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