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待兴,并州风起云涌!
晋阳城门下,过往的百姓熙熙攘攘。
(并州是州地名,泛指山西太原,晋阳是太原的古称。)
杨广这次来晋阳更加低调了,身边就带了两个护卫,马背上的杨广手持缰绳往城门下赶,模样神气极了。
今日迎接杨广的人是唐国公李渊携刘仁恩和段文振,三人得知杨广今日入城,早早的就在城门口等候了,好不容易在出入城门的百姓人群里找到了杨广的身影,李渊和段文振,刘仁恩赶忙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脚步匆匆的走到了杨广的身前,拱手道:“晋王!”三人见到杨广是既惊喜又有些紧张。
杨广也跳下了马,很有礼貌的朝李渊拱手回礼道:“唐国公,你怎么亲自来城门口了?”
“晋王殿下到访晋阳城,李渊岂有不来迎接之理?李渊已在国公府备好酒菜,为晋王殿下接风洗尘。”
杨广摇了摇头,答道:“本王先谢过唐国公一番美意了,只是本王携带着棘手的疑问而来,事件没有弄清楚以前,确实没有心思饮酒。”
李渊只好不再勉强了,道:“既然如此,那李渊就陪晋王殿下一起查清这件棘手的事再与晋王对饮。”
“嗯。”随即,杨广面向刘仁恩和段文振问道:“仁恩,文振,本王特意派你们来替本王监察并州,为什么还会发生贪污受贿,遭各部尚书联名弹劾之事来?”
刘仁恩和段文振无奈的相视对望,刘仁恩禀承道:“殿下,您往中州刺史府一瞧,就会明白了。”
杨广注视着刘,段二人,李渊上前插话道:“晋王,这番来晋阳是来找证据来了吧?”
“是啊,工部,户部,呵,不找证据怎么堵得住他们的口呢?”杨广感觉既可气又可恨,还让自己很无奈。
李渊继续道:“总管府已经建成,那殿下先回总管府吧。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啊。”
(“总管府”是隋朝廷给杨广在晋阳城里建造的官邸)
许久前,户部和工部弹劾并州官员兴建水利工程无故拖延,因而造成朝廷一再拨款。工部派来官员视察后,发现晋阳汾流域堤坝修建工程极为缓慢,照这样的修建进度,耗费的钱财远远不及朝廷拨下来的款,因此工部和户部才上奏国君,这里的官员不仅不作为,还将修建工程款数目多报,有贪污的嫌疑。
刘仁恩和段文振在并州的日子也并非是慵懒度日,他们俩每日都在祁县监工,督促堤坝修建加大进度,二人一直不知道朝中官员联名弹劾并州兴建水利一事,直到半月前,杨广从大兴城出发赶往晋阳,提前给他们写的信中才得知此事。不仅仅是刘仁恩和段文振,就连李渊这个局外人也被吓了一跳。
晋阳城修建堤坝这一工程明明一直都在进行当中,可三人都不属于朝廷封赐的并州官吏,一到上奏朝廷需要拨款的时候就轮不到他们来办了,这是中州刺史的事,因此,他们也并不知道这项工程到底用了多少钱财,钱财都用在了哪里。收到了杨广的信后,李渊带着刘仁恩和段文振直接来到了中州刺史府邸想一问究竟,到了新建的刺史府,三人才明白为什么工部和户部会弹劾并州官吏了。
(大隋刚刚立国不到两年,官吏制度并没有完全沿用北周的,做了整改后,所有州地都设置了刺史府。而并州属于人口户数不多不少,所以列为中州。三万户为上州,不满两万户为下州,两万到三万之间为中州。)
杨广的总管府还不足大兴城里晋王府的五分之一,整个总管府的面积大概也就晋王府的东苑那么大,构建也很平凡,只有前院和后院,加上三座宅邸。
护送杨广来到了总管府大门前,杨广抬头看了看梁山那块匾额,上头竟然写着“晋王府”,杨广十分不满,朝刘仁恩问道:“这是谁监造的府邸?”
刘仁恩答道:“回殿下,是从五品中州司马崔宏监造的。总管府已经竣工三月之久,只是您一直没有来过而已。”
“崔宏?”杨广在大脑里拼命的搜索着这个人名,似乎想起了什么,道:“是太子侧室崔氏的哥哥!”
总管府府邸建造完工后,挂上的竟然不是“总管府”的招牌,而是挂上了“晋王”的招牌,杨广一时之间还真难揣测这个崔宏的用意了。杨广在想:难道我杨广会一辈子当并州总管吗?还是这个崔宏就想自己一辈子落住在晋阳呢?
“殿下,有什么不妥吗?”段文振问道。
“当然不妥,这是总管府,不是晋王府,父皇在大兴城早已给本王建造了晋王府,而晋阳又出现一座晋王府,他日,本王若是成了其他州地的总管,全国到处都是晋王府,你们说父皇会怎么想?你们觉得这样合适吗?”
段文振和刘仁恩羞愧不已,连连拱手认错道:“是属下疏忽,请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