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生眉头一挑。
“大周圣典?”
中年男子拉着李长生,朝着翰林院内行去,一边走,还一边絮絮叨叨个不停,好像是个老父亲一般。
“没错,这大周圣典,已经说了好几年。”
“只是这事儿,圣不下旨,谁也不会去干。”
“昨日,据说北边儿犬戎送来了贺礼,预祝圣大寿,说了很多喜庆的话,说我大周乃是天朝国,犬戎当世代以臣子的身份侍奉大周。”
“圣心头欢喜,便下旨,开修《大周圣典》,以彰显我大周的大国风采。”
走了一路李长生的头脑已经清醒了不少。
若是他记得没错。
眼前的中年男人唤作李少卿,今年四十有二,在这翰林院,已经待了十五六年。
眼下,也不过才是翰林院的六品修撰。
仅仅比李长生高那么一级而已。
按李少卿的说法。
二人同为李姓,那便自然算是本家。
再加李少卿比李长生大二十二岁。
所以。
平日里,李少卿对李长生颇为照顾。
不过。
李少卿和李长生一样,在这翰林院,都是边缘人物。
什么编修史册的这些苦活累活儿,平日里,都是他们去做的。
毕竟,他们品级低,还没有靠山。
尤其是李长生,当年虽然是榜眼,但是,因为是儒门弟子,而且,没有在高中之后,转投其他权贵门下,所以,只能在翰林院做个编修。
“少卿老哥,这活儿,肯定又是掌院亲自派给你的吧。”
回到自己平日休息的屋里,李长生打了盆水,洗了一把脸,又感觉清醒了不少。
他朝着一旁的李少卿说道。
李少卿闻言,有些无奈。
“长生,这事儿,咱们不做,谁做?”
“你难道还指望掌院和学士们去做?”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更何况,掌院是翰林院的头儿,官居二品,比咱俩可是高了好几级。”
“他若是对咱们生了厌恶,那咱俩的日子,可就更难熬了。”
“修典就修呗。”
“反正,这也是咱该做的。”
李长生眉头一挑,不禁想起过往。
脏活累活,都是他和李少卿的,功劳却都是那些掌院和学士的。
若是有什么差错,他和李少卿也是背锅的。
李少卿进入翰林院十五六年,为何还在原地踏步,就是背锅背了好几次。
而他李长生进入翰林院五六年,也几乎已经是步入了李少卿的后尘。
虽然说,翰林院大多都曾是儒门弟子。
但是,这些曾经的儒门弟子,大部分都已经投靠了别门。
比如说如今在朝堂之中,声势不小的法门、纵横门。
儒门弟子,在大周王朝的朝堂之中,身居高位者,一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