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看向朱雄英道:“倭寇岛到底有多少银子?”
朱雄英翻翻白眼道:“父皇,赔本的买卖我们什么时候做过?你就放心吧。”
朱标不再犹豫,提笔写了密信,封口,盖章:“毛骧,你亲自跑一趟,送到蓝玉战船,让他权益行事。”
毛骧头发花白,接过信,消失在黑暗之中。
朱雄英道:“父皇,要不我亲自走一趟?”
朱元璋瞪大眼睛:“你去干什么?有朱樉和蓝玉还不够?”
朱标也一脸疑惑。
朱雄英沉思道:“我在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倭寇。”
朱元璋摇摇头道:“那个穷地方,食之无味,拉了银子就走,何必多费心思?”
朱雄英道:“皇爷爷,倭寇岛可是一个好地方,常年温度22度,风景优美,温度适宜,避暑,过冬的好地方。
以后航海快捷,若是皇爷爷想出去走走,欣赏一下海岛风光,那里无疑是一个好地方,若是在建上行宫,美女似蝶,游走在花丛之中?
咳咳。
倭寇岛还有五百万人口,银子早晚会花完,人口产出就不会。
别看倭寇女人长得好看,但是倭寇男人好斗,还比较耐寒,若是训练的好,拉到北边和元廷过过手,岂不是废物利用?”
朱元璋低头沉思,稍微心动。
如今的朱元璋已经绝非原来的草莽皇帝,退位之后,更有精力研究有关军事和经济。
心思之缜密,朱雄英都暗呼妖孽。
朱元璋和朱标两代皇帝走的是小资经济,比如一个农民分了田地,田地就是资本,自己劳作,不剥削别人,别人也不剥削自己。
为了拴住资产这头猛虎,朱元璋推行了新制度,不让小资变成资产,而是用朝廷律法形成国有经济。
所有作坊属于集体,属于大明朝廷。
通过朝廷的协调,来完成各作坊资料转为资产,再转为资本。
通俗一点讲,采矿、加工、生产、销售、获利这些环节都是朝廷调度。
国内资料剩余后往海外贸易。
每个环节劳作的百姓都有严格的俸禄规定。
朝廷赚了很多钱,再通过修路,修桥,修铁路,海河运输,军费等开支,把钱还给百姓。
这样就形成一个资本流通的闭环。
贵州百姓种植药材,晾晒,加工都是集体劳动作坊,半成品的药材统一运到作坊加工成药丸药剂。
最终成品,医学院再销售回笼资金,交给户部,或者存进大明银行。
这里面都有价格规定。
村里有了钱,提高百姓福利,提高种植技术等。
药材又根据市场调控,奢香夫人截留一部分用于基础建设,修路建桥,资金不够就大明银行贷款,或者朝廷户部补贴。
这些钱除了一些必要的材料之外,又会回到村集体。
因为修路的人都是集体出人。
集体账目公开,老百姓下地扛着锄头,看一眼公社门口大黑板上的余额,就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百姓付出劳动,种了药材,修了路,建了桥,财富又回到了村集体,集体是百姓的,也是大明朝廷的,朱元璋并没有损失什么。
百姓也有钱了,虽然大部分银子,可能这辈子都在集体账上趴着取不出来。
当劳动所得,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都属于集体的时候,这里面就没有剥削和被剥削。
写到这里突然哽咽,伟人已经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