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只是阐述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又不是骂圣,就算有惊人之言,也只是不符合他的文位而已,不代表更高文位的人想不到,想来也不至于被天下人唾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故,天地至理,行而无过。因其无过,故可称圣贤。人如天地,可称完人。完人者,众圣所求之圣贤也。”
写到此处,宋三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量,一种天地之间最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在他的身上,他手中的笔竟然不受控制自己动了起来,仿佛天地冥冥之中急着看他这篇文章一般。
“玩儿大了?”宋三一愣,心中暗道不好,本以为写出来也没有什么,可他的一些理论和见解,别说在这个时代,就是在他生活的那个信息时代,也是独有的理论。
此时监考房中,三位监考正坐着喝茶闲聊,突然司马同文猛地站了起来,手里的茶杯滑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另外两位中年监考几乎同时起身,三人的目光不可置信的看着宋三考房的方向。
“人言圣道,天地欲观?”司马同文讶然的说出八个字,其他的两位监考也是面色一变。
“怎么可能?”其中一个考官道“哪个大儒扮成书童来考试了?”
另一个考官道“怎么可能,意义何在?就是为了吓唬我们?”
“我的文位!”司马同文突然面色一变,马上盘膝而坐。
两个中年监考也跟着面色骤变,也紧接着盘膝坐定。不过片刻功夫,三人睁开眼睛互相对视,司马同文突然大笑,起身拱手道“恭喜二位仁兄。”
其他两人也忙起身,面带兴奋之色回礼道“同喜,同喜。”
他们竟然在异象之下,文能涌动,成了名士。
那司马同文还好,早有大儒评价过他的天赋下限也是文豪,可那两个中年监考的天赋,能不能成名士都在两可之间,此时就这么突破了,如何能够不喜?
一个中年监考道“此人是谁,可为我等之师,当去一拜。”
司马同文点头道“同往。”
三人正要出门,却突然听见半空之中传来一个声音道“切莫惊动。”却是此次主考大儒,当今皇帝的亲叔叔,八王爷李韦熙开口。
三人忙停下脚步,暗道此事过大,八王此时定是下了封印,以无上威能笼罩了整个考房,盖因此事若是被蛮族等外族知道,必然引出乱子来。
司马同文冲天拱手道“大人,可告知恩师名姓?”
李韦熙似乎犹豫了一下,才道“二百七十四号考房之人。”随即口气又严厉起来,道“此人成就名士之前,断然不可外传,否则吾必诛之。”三人慌忙拱手称是。
宋三此时已经进入一种玄妙状态,全然不知三个监考已经把他当成老师,继续写道“墨圣之道,兼爱也。非侍人如亲,乃爱人如己,故他人之过,乃如己过,万事责己而不责人,此为‘非攻’也。人人责己,人人无过,故我为完人。及之老圣,称之‘寡民’。寡者,自守其身也。寡身自守,则无过于人,人无过我,则我不责人。人不责人,我为完人。此非孔圣所言教化之道乎?所谓教化,使人知也。知己过而改之,何以愠不知?若无人不知,则人不责人。人不责人,则我为完人。故,大道三千,唯一也。完人之态,道之至也。”
宋三写完,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把三位至圣的圣道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天下学子为了各家的大道争论几千年,却没有人想过“大道三千,殊途同归”的那个“归”到底归在哪里。
道是什么?乃是人如天地自然,而人如天地自然,就是完人之态。
本来这文章不是他的文位能够写就,但天地欲观,犹如天地借其笔言大道,这才能够完成。即便如此,宋三也觉得整个人都要虚脱。
恍惚之间,宋三突然看到一个人影站在其身前。此人宽袍大袖,不是当下读书人打扮,倒像是先秦装束。这个身影似乎蕴含无上威能,宋三正诧异间,却见此人拱手肃然一拜,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消失不见。
宋三晃了晃脑袋,竟然不记得那人的具体长相,心中暗暗疑惑,却只道自己累的出现了错觉。看了看天色,才过去一刻,只是方才只吃了半个菜团,刚刚还腹中饥饿,此时竟然饥饿感全无,有一丝饱胀的感觉,甚为奇怪。
“可能饿过了劲儿吧。”宋三心中暗道。此时却一阵疲惫感袭来,就这么趴在桌子上睡去。
书院偏房之中,之前那个多嘴文生手捧一本书,心思却没有在上面,两眼盯着考房方向,眉头微皱。随即在一页纸上写下一段奇怪的文字,那纸随即燃烧起来,消散无踪,连灰尘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