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西北无数山(2 / 2)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首页

被压榨得活不下的贫苦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流寇的主体是饥民,骨干是逃兵。

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编为军户的农民世代为兵。

政府把他们按照卫所的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屯种。

沿边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卫所二分守城,八分屯种。

每名军士给田五十亩,耕牛一头,农具一套。

收获所得以十二石归军士,余下的作为本卫所军官的俸粮和储蓄。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对屯田情况进行督察,不用给饷,养百万兵却不费民间一粒粟,成效十分显着。

可是法久弊生,军屯田被边将、豪强、太监侵占。

军屯因此败坏,变得有名无实,而商屯又由于开中法的废驰而破坏无遗,于是朝廷只得从国家财政中拨给饷银。

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更甚一日。加上层层克扣,以及粮价陡涨,士兵生活陷入绝境,兵变层出不穷。

明末军纪败坏,己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寇。

寇来兵去,兵去寇来。寇掠于前,兵掠于后。寇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

派兵剿寇,无异于驱民为寇。

明朝立国二百五十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权力集团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几乎占据了所有社会财富和国家要害部门。

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巨大冲击,根本没有人能撼动这种高度凝固的利益格局和权力格局。

一鲸落,万物生。

被绑架的朝廷想要获得新生,非得来一场血腥无比的大屠杀不可。

朱元璋的办法是制造大案,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每一次大开杀戒都是一次洗牌。

朱由检的办法是利用农民军杀藩王,杀官员,杀军镇,杀豪强,杀士绅。

朱由检看向毕自严,"调全国各地的兵入陕剿寇,所需钱粮可有着落?"

毕自严果然说道:"孙、袁、卢、朱四部,总计二十六万人,全部开进陕西山西,光路途上的消耗就不下二百万两,再加上洪、曹二部,总计三十七万人,如果开打的话,总费用将不下二千万两。“

朱由检对孙承宗道:"剿寇也太费钱太扰民了。兵者,凶器也,为免生灵涂炭,还是以招抚为主吧。着阁部议出一法子,逼那些巨寇投降朝廷。"

众大臣等面面相觑,在福建和辽东,可没见皇上这么菩萨心肠。

孙承宗道:"晋王和代王接二连三给朝廷上书,说张献忠隔三差五就跑到王庄杀人放火,损失惨重。"

朱由检两手一摊:"叫他们搬到京师来,他们又不肯,我有什么法子?"

孙承宗:"……"

出了文华殿,朱由检朝方正化使了个眼色。

方正化忙凑了过来。

朱由检从袖子中掏出一个蜡丸,抛给方正化,低声道:

"你去一趟陕西,交给李若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