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下)哀刘虞难做皇帝(1 / 2)汉之乱世英雄首页

洛阳城中,皇上突然宴请百官,这事情有些突兀,可是也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人家是皇上嘛,有这个权利,可是袁隗的心里却是泛起了嘀咕,因为皇上没有钱,这宴请百官,虽说花销未必大,可是也绝对不会小,几百号人,吃吃喝喝,又是御宴,就算没有平日里御膳那样讲究,可以绝不能喝普通人一般,那就太丢面子了,所以,刘虞的突然举动,还是引起了袁隗的警觉。于是他派人通知正在幽州与公孙瓒激战的袁绍,让他早做准备。

袁绍倒是大度,没有理会刘虞,只回了袁隗,让他告诉刘虞此时正是国事艰难之际,不宜行此奢靡之事。

这是皇上大宴群臣的消息已经在洛阳街头不胫而走,此时洛阳的百姓已经生活的非常困难了,许多大户人家,也不得不让家中的子弟去参军,目的便是可以免些赋税,然而即使这样,也很难满足朝廷的胃口,赋税兵役的标准不断提高,压得百姓喘不过起来,他们曾经想着反抗,可是被袁绍血腥镇压了几次之后,便都敢怒不敢言了。

此时他们才更加怀念当年李宣主政洛阳的时期,那时虽然李宣不是一个正经的儒家士子甚至行得也不是什么圣人之学,可这些和百姓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想过得好些,吃得饱些,穿的暖些,然而当时他们被那些所谓的正统儒学士人蛊惑,竟然跟着他们赶走了李宣,此时看来,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如果再来一次,他们一定不再相信那些无用的文人。

本就对那些士人一肚子火的百姓,听到皇上竟然还要奢靡的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禁都群情激奋,只是畏惧于袁绍和皇上刘虞的威势,一时也没有什么大的举动。

就在这时另一个流言传出,是袁氏和他们的那些门生故吏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地位。

这个流言与之前百姓心中对文人的厌恶结合在一起,立刻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这一次,甚至有人开始公然反对这样铺张浪费的事情。

此时的官吏多数是袁氏的门生,他们其实也并不清楚此事是否的确是袁家在背后操作,可是想一想,以现在皇上的情形,别说是大宴群臣了,就是自己家里吃好都不见得能够实现,因而,他们心中其实已经信了七八分,所以当那些升斗小民反对的时候,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解释,而是压制,他们的心中想的只是不能放纵了这些个刁民。

这样的处置,是失当的,但是在整个统治阶层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情况下,这样的处置却也是很无所谓的一件事情,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这些文人的地位在百姓的心中彻底降到了最低点。

百姓们已经忍无可忍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皇上刘虞开口说话了,他下诏声称,在这举国上下举步维艰的时刻,他愿意与百姓同甘共苦,因此他取消一切宴请活动,甚至宫里的吃喝用度也将与百姓无异,为了方便百姓监督,他会随即从各坊百姓中随即抽取两人来监督皇宫的起居。

刘虞豁出去了,既然自己已经穷困到如此地步,他索性将这事公诸于世,特别是那些文人士子看不起又看不上的穷苦百姓。

一开始,被选中的人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随着太尉的亲兵到皇宫中参观的,说是监督,其实他们怀着的心情不过是去皇宫见识见识,但是当他们看到当今的皇上,果然与他们吃着同样粗糙的饭食,穿着同意破烂的服饰,他们震惊了,这样的皇上,千古难觅啊。

就是这样的心情,不断的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传遍整个洛阳街头,所有的人,心中对了皇上的概念焕然一新,那不是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王者,那是愿意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亲人。

事情到后来,还是传到了士人的耳中,他们开始警觉,这个傀儡他要做什么,他在做什么,一目了然,他是要在那些升斗小民的心中树立起至今伟大的形象,而其目的无非便是夺民心。

这样的小心思,瞒不过袁氏族人和他们的那些党羽,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劝谏,几乎满朝的文官都来劝谏,即使有那些武将支持,却也没有用,因为军队不在那些武将的手中,而是在袁绍的手中。

每日里,百姓已经无法进入皇宫,因为那些文官调来了军队,将整个皇宫围得水泄不通,即使太监在宫门口高声叫喊着,也无济于事,那些兵士根本就不放行,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厌烦而挥剑将那些宣旨的太监杀死。

百姓们的怒气被彻底点燃了,他们或几十人或几百人聚在一起,冲击皇宫,口中喊着要求解除对皇上的囚禁。

看着事情越闹越大,袁隗有些犯难了,此时如果放任刘虞继续下去,则民心将更加靠向他,如果强行阻止刘虞的行为,则必然激起民愤,如此两难之际,袁隗突然想到一个好方法。

这一日,刘虞照例选了坊间的两个百姓进宫,那些百姓也照例纠集了数百人准备冲击宫门,不过这一次让他们错愕的是没有兵士阻挡他们,二人顺顺利利地进入皇宫,来到了皇帝用膳的地方。

看着那金碧辉煌而又古朴典雅的宫殿,两个平头百姓简直震惊至极,他们很难相信,住在这里的皇上会吃着与他们相同的饭食,哪怕只是好一些,他们都不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