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天书祥瑞(2 / 2)从嬴政开始盘点首页

说着朱元璋问朱标道:“标儿,现在你可知咱为何不去封禅?”

朱标满脸敬佩之色,拱手说道:“父皇已然是天下至尊,封禅之行只不过为锦上添花,却徒耗民力,使百姓生怨。父皇正是舍弃封禅虚名之实祸,而取天下民心之大利!”

朱元璋很高兴太子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点,也是欣慰的说道:“太子知道此事,咱也就没什么好教的了。”

然后朱元璋一指天下的神迹:“只希望你日后也别与赵恒这样的前辈同列。”

【因为矫枉过正,本来宋朝应该在签订和约之后,卧薪尝胆,以期待日后报仇雪恨的。可在回朝后,宋朝君臣上下都是一种“丧事喜办”的气象,人人都以此为功,就是一开始反对和谈的寇准,也时常以此自矜。】

【把一个本来该是临时性质的停战协定,当做了长期的和平条约。没有进取之心,觉得天下太平,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才导致了澶渊之盟和后来的庆历增币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屈辱的一面。】

【可以说,澶渊之盟就像一面镜子,里面映照出的,是宋朝皇帝的复杂,将他的软弱、无耻暴露的一览无余。】

【可如果仅仅是澶渊之盟其实也不足以反映出赵恒的不合格,毕竟他继位之初的一系列与民生息的表现,还是给他加分不少的,后来持续了十四年之久的“天书祥瑞”事件才彻底暴露了他的无耻。】

【要说什么是“天书祥瑞”,还是要从澶渊之盟说起。澶渊之盟签订的虽然是不平等条约,但是因为当时的大宋是真的“不差钱”,而且在条约中还规定双方可以“互市”。】

【以当时契丹落后的生产力,“互市”之后还说不准是谁赚谁的钱呢。因此在条约签订后,寇准和宋真宗都“有自得之色”。如果没有后来的事,那么这篇可能就掀过去了,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由于澶渊之盟中,寇准的功劳天下可见,因此意图上位的小人自然要先搬开他这块绊脚石。后来被称为“五鬼”之一的王钦若就站了出来,主动给赵恒上书,他表示: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好说不好听啊,虽然陛下您是一心为了天下万民,可保不齐就有那些愚夫愚妇误会陛下了。】

【王钦若还恐吓赵恒道:“皇帝之所以能受万人敬仰,靠的就是人人畏服的威望,如果没了威望,那么统治基础就会被动摇了,这可是大事啊!”】

【王钦若之所以如此上心,倒也不是他急公好义,真的担心宋朝吃亏,皇帝受辱。只不过因为在签订澶渊之盟中,他的功劳完全比不上寇准等人,为了上位,他只能另辟蹊径。】

【赵恒一听王钦若的话也急了,他觉得这话有道理啊,他也是心虚,历史上哪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没干出来岁币这事啊,因此连忙询问王钦若怎么解决。】

【王钦若就回复说:“怎么输的怎么找回来,咱们重整旗鼓再去北伐辽国一次,这回争取一雪前耻。”王钦若吃定了,如今刚刚停战,皇帝不可能同意再次开战,赵恒又不是赵匡胤。】

【赵恒也果然拒绝了开战的提议,王钦若顺势又说:“那就前往泰山封禅吧,从古至今,没有比封禅更能增加帝皇威望的了。”】

【封禅这种事,自古至今也只有六个皇帝这个干过,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没敢去泰山,在嵩山封禅)、唐玄宗。】

【这几个人里面,以赵恒的功绩,连武则天他也比不上啊,武则天后期还开拓了西域,而赵恒留下的只有一纸盟约,和给敌国的岁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