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武皇治政(1 / 2)从嬴政开始盘点首页

【从前期的联手李治贬黜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集团勋贵,到显庆五年李治因风疾加重而代李治掌管朝政,再到天授元年代唐称帝并改国号为周,15年后神龙二年因宫廷政变退位,期间武则天先后以皇后、天后、太后、皇帝的身份掌控中国长达近50年。期间功过是非,争议颇多,在不同人口中有着相差甚远的评价。】

【那么我们来客观的梳理一下,武则天的具体施政得失如何。】

武周时期。

武则天看到自己被政变后退位,想来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做的。

武则天不由得感叹:“看来天下人还是心向李唐啊!”

“陛下,要不要查一查是何人胆敢谋反?”上官婉儿在一旁提醒道。

“不必了,几年后才会发生的事,你现在如何去查?”武则天淡淡的回复说。

她要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要不要在自己还能控制朝政的时候还政李唐?人心向背,不可不察啊。

【首先武则天很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与民休憩。】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只要农业正常发展,国家就能安定,因此武则天将农业生产是否发展纳入了官吏考核体系中。如果州县官吏所治理的地方“田畴开辟,家有余粮”,就给予奖赏;如果“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就施加惩罚。】、

【武则天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她召集人才,亲自主持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地方官员指导百姓的依据。并且督促地方官吏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整个武则天时期,官府没有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就有的盐税铁税。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十分安定,农业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时有边患,但是国家境内没有农民起义,国库充实,国家人口也稳步增长。因此才说武则天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高宗时期。

李治不由得感叹道:“媚娘有治国大才,朕没有看错人啊。”

此时李治已经决定还是把朝政交托给武则天,因为在她之外,李治找不到一个可以放心托付国家的人,反正之后还是自己的儿子继位。至于武则天滥杀宗室,要不是李治没理由下手,李治自己就动手了。

【再一个武则天完善了科举制度,破除门阀垄断政治的局面,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武则天独创的殿试制度,于公元690年在东都洛阳上阳宫洛成殿亲躬策士,开了殿试之先河,此时她已经66岁了,还亲自面试人才,可见武则天的勤政。】

【中国古代的晋升之路一直被上层所垄断,两汉时察举制完全崩坏,你举荐我家子弟为孝廉,我则投桃报李举荐你家子弟。导致世家大族累世公卿,这才有了诸如袁绍这样的四世三公的家族。后来曹丕为了篡位彻底把他爹留下的招贤令撕掉,独创了九品中正制,只论门第不论其它,导致上品门第的人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能跻身高位,才有了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出现。】

【科举制度根据考试对人才进行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对国家的良好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过虽然科举制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当时的世家大族势力过于庞大,隋唐两代君主不得不做出妥协,虽然有科举考试,但是当时的考试是不会糊名的,因此通过科举的依然大多都是士族门阀的子弟。】

【武则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开创了以乡贡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增加了考试的科目,录取人数也不断增加,使得寒门学子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也为国家招揽了人才;并且为了确保科举考试公平公正,防止徇私舞弊,武则天又发明了“糊名”制度,规定科举考试考官阅卷前必须用纸糊上试卷中考生的姓名,这一体制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各类考试中。】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于公元702年首创了武举,不仅文人要考试,武将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升迁。这一制度也一直延伸到明清两朝。】

【武则天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不仅为她自己找到了诸如狄仁杰、张柬之、裴行俭、唐休璟、娄师德等一大批有才的能臣,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姚崇、宋璟等治国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