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武后主政(2 / 2)从嬴政开始盘点首页

唐高宗时期。

李治和武则天对视一笑,二人经过光幕的讲解,二人心情更加复杂,但也宽慰许多。夫妻二人本就是一体的,武则天只能依靠李治获取权利,李治也要靠武则天来治理朝政。

武周时期。

武则天神色复杂的看着天上的一切,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李治,心情更加复杂。

【李治无论是妥协还是害怕,总之他还是退让了。上官仪和他的庶长子相继被冤杀,也让朝臣看清了事态,也没人敢提帮李治夺权了。你们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的,我们就成了牺牲品了。就此李治的天子权威已经沦丧,武后垂帘听政,武则天“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唐高宗时期

此时李治还未升起废后的意思,上官仪面色复杂的看着自己的结局,又看了看自己正在襁褓中的孙女,又想到自己的家人,长叹一声,这次绝对不去管李治的家事了。

【李治卖掉上官仪的后果很严重,从此对于武则天的诏令群臣不敢反对,因为大臣们不知道这是李治的意思还是武则天的意思,如果大臣们觉得诏令不合理,想到上官仪的下场,也不敢掺和皇帝的家事,只能依令而行。】

【武则天尚觉不够,于是着手推动自己的权威进一步提升,怎么提升呢?那就是推动李治去封禅泰山。】

【封禅本为古代皇帝最高的荣耀,只有帝王在位时国家统一,帝王本人政绩卓越,国富民强才有资格封禅。中国古代真正能封禅泰山的皇帝只有六位,李治就是其中之一,李治即位后平灭了高句丽,达成了自隋文帝以来的中央帝国的心愿,又开疆拓土使得唐朝疆域在他手中达到最大,因此他是绝对有资格封禅的。】

【题外插一句,为什么自宋真宗赵恒以后就再没皇帝去泰山封禅了呢,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都不去泰山封禅。因为宋真宗深感封禅活动劳民伤财,他怕日后的皇帝随便跑去泰山封禅,于是自己去主动封禅泰山,把泰山封禅这项活动彻底拉下神坛,大大减轻了后世百姓的负担。他之后的皇帝不管再怎么功勋卓着也都不去泰山了,在宋真宗后面去泰山封禅,是真的是丢不起那个人啊。咱们至今为止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舔着脸好意思去的。】

宋真宗时期。

赵恒气的脸色通红:“这后世之人着实无理,朕天命之主,统御中国,如何不能封禅,真是岂有此理。”

但他也只能拍案,无能狂怒。

宋初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有些尴尬:“这不知是朕的几世子孙了,评价如此……”

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后世对自己的肯定:“此言诙谐,这宋时的君王如此厚颜无耻,朕也羞于与他为伍。”

“陛下功业名垂千古,后世自然心生向往,足以证明毕业不逊先皇了。”武则天说道。

【封禅本应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同意的她的想法。麟德二年十月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武则天则率内外命妇随行。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

【武则天和李治一同参加封禅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让自己统治前朝百官更多了一层神圣意味。同时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上元元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际是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威。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

【史称“二圣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