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董卓伏诛,自诩“三朝老臣”的司徒王允执掌朝政。
这让大汉百姓看到了曙光,都以为素有清誉的王司徒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辅佐陈留王戡乱绥靖,再现“光武中兴”的太平盛世。
然而王允刚愎自用,权欲熏心。
他以司徒之位总揽朝政,自封“太傅”,也就是皇帝的老师,赫然摆出一副“天子年幼无知,天下大事交给老夫处理就好了”。
之后王允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排除异己,挥舞屠刀大开杀戒。
一时间大汉天下似乎就他一个忠臣,其他人全是乱臣贼子,谁不听话就杀谁。
真正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结果,屠刀没有挥舞两下,长安就被李傕和郭汜带领西凉军攻陷了,王允被乱刀分尸,万马践踏踩成了肉泥。
纵观王允掌权之后的所作所为,与董卓如出一辙,其影响之恶劣比董卓更甚。
王允惨死,吕布南逃,少年郎又落到西凉军阀李傕和郭汜二人手上。
这些昔日董卓麾下的骄兵悍将完全没把天子和公卿百官放在眼里,长安朝廷的唯一作用就是向各路诸侯讨要粮食、金银珠宝和奇珍贡品。
除此之外,天子和百官几乎一无是处,活着不光浪费粮食,还浪费空气。
所幸诸子百家为尊儒术,汉朝以儒道治国,几百年的儒家思想教育还是卓有成效的。
李傕郭汜等人虽然猖狂,但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君权神授观念,促使他们不敢对天子和百官痛下杀手。
即便想着朝堂的存在就是浪费粮食,也不敢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多少给点吃食,吃不饱饿不死吊着他们就行。
然而公卿大臣们也不白给。
他们相继扛住了董卓、王允、李郭三代权臣的打压和杀戮,活到现在的全是久经宦海沉浮的人精。
真刀真枪的沙场厮杀他们不行,但是高谈阔论,充当说客,蛊惑人心的本事却是谁也不服谁。
关键是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渡过最初的艰难时期之后,他们便开始频繁走动。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分化拉拢,合纵连横,硬生生地把他们失去的权力又拿了回来,使得天子和百官的处境和地位显著提高,经常搞得李郭二人焦头烂额,不胜其烦,最终促成了李郭二人同意天子和百官们离开长安东归洛阳的壮举。
……回顾陈留王即位以后的艰辛历程,忍不住掬一把辛酸泪。
历经董卓、王允、李傕郭汜三代逆贼和权臣的欺压凌辱,从最初的娃娃皇帝到后来的傀儡天子,六年来这顶破帽子牢牢扣在他头上,始终无法挣脱。
好不容易脱离了李傕的魔爪,离开长安,东归洛阳。
奈何随行护驾的将领又各怀鬼胎,中途起兵造反,致使刚出牢笼的陈留王惊慌失措半夜钻进深山老林,落得个葬身野狼之口的下场,入土时连一具全尸都没有。
而这恰恰是司徒王允在陈留王心中种下的恶果。
小小年纪登上皇位,被董卓欺辱也就罢了,毕竟董卓麾下的西凉军骁勇善战,战斗力冠绝天下。
没想到王允这个享誉天下的三朝老臣竟然也靠不住,得势便猖狂,欺负陈留王比董卓还狠。
无视比轻视更可恨。
以至于在陈留王脆弱又敏感的心灵深处埋下不相信任何人的阴影。
于是郭汜叛乱之际,逃出大营后他的第一念头不是逃往张济、杨奉等将领的军营,而是带着宫女太监钻进树林,显然他已经懂得“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
可惜他忘了这个世界不光是“人吃人”,豺狼虎豹也不是吃素的,同样也会吃人。
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现在陈留王终于解脱了。
东汉这艘破船交给捍卫者刘协来掌舵。
这让他倍感压力,如同万钧重担压在身上,前路多艰险,任重而道远,每跨出一步都如履薄冰,惟恐一脚踩空,就会步入前任的后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