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1 / 2)[清朝]“格格”有礼首页

胤禛的视线在温凉脸上逡巡着,想起了十四弟。

胤祯在胤禛刚闲下时便寻到了胤禛, 对他言道, “四哥, 我觉得温先生不似个人!”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初听来着实令人发笑,可仔细联想着温凉的战绩,却又有着仿佛真是这般的道理。

可回首望着此刻一脸淡定, 然眼中含着茫然色彩的温凉, 胤禛只想让十四弟再写上几十张大字,好好磨练心性才是要事。

温凉在胤禛的示意下落座, 而后胤禛便抛出一件要害的事情来,“待我等回去, 皇阿玛定会召见你。”

温凉默默点头, 这是必有的事情。

“只是有一点, 或许先生应当注意。”胤禛言道,“尚之隆此次南巡,也跟随队伍出行了。”温凉连眼皮子都不曾动弹, 对着这个消息异常冷漠,“尚之隆的记忆中,某乃是女子。且族谱记载上犹是如此, 被发现的可能性极小。且在皇上面前,又无其他佐证,尚之隆当不会妄动。”

胤禛颔首,此为正理。复又言道, “可皇阿玛会发现此事。”

此事中温凉的表现太过出彩,康熙帝必然会追查温凉的身份。若是常人也就罢了,可康熙的能耐来算,真的想彻查,不会查不出什么。

温凉默然,早在说出口时,温凉便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左不过是被康熙帝认为异端,至于性命该是无碍的。

在无数还未得到解答的疑惑中,这艘画舫总算是靠岸了,岸上灯火通明,跟随出行的武官以及扬州当地的知府衙门守在岸边眼巴巴地看着,总算是看着那张灯结彩的画舫逐渐靠近。

他们派出去了许多艘船只搜索,雇佣了大量的船夫,险些连自个都给送上去,便是为了能够让皇上早日出现。若不是这边寻到有人说看着他们上了画舫,他们仍和无头苍蝇一般寻找。

毕竟皇上行迹并未显露,不显山不显水的,如果不是有个船夫偶然记得相貌,而在到实证的同时,他们派出去的人也摸到了痕迹,人手全都往这边而来。差点真的要把整个扬州城都掀翻了。

更别说还有那跟着一起失踪的太子爷,直郡王,四贝勒,八贝勒,十四阿哥……扬州知府每数一次,就觉得整个心都快跳出来了。

幸好幸好,老天爷保佑!

“我怎么闻到一股血腥味?”站在扬州知府旁边的武官嗅嗅鼻子,骤然脸色大变,他是上过战场的,对这种味道自然很是熟悉,能到迎风飘来的地步,这可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

随着画舫的靠岸,察觉到不对劲的武官身先士卒地上了画舫,直到亲眼看见了康熙帝,以及太子阿哥们,这些官员这才赶紧跪下来迎接。这一跪下,顿时就发现不对劲。

怎么黏糊糊的?

杭州知府冒着冷汗低头,眼瞅着脚底下踩着的还是未干的血迹,眼白一翻,整个人登时就昏厥过去,倒在了旁边的知县身上。知县冒着汗说道,“万岁爷恕罪,万岁爷恕罪,知府大人这是,这是晕血了。”

他勉强憋出来一个词,让远远站在胤禛身后的温凉抬起头来,晕血?

康熙帝气势如虹,看着这跪下的官员厉声道,“晕血?怎的不说晕官,来人啊,把张云亮的乌纱帽摘了,关入大牢,等日后发落!”堂堂一任知府,竟是让这样的海贼流入进来都完全不知,若是今日他们选择下手的人不是康熙,而是其他任何的百姓,眼下已经被屠杀干净,而凶手却可以顺着湖江连接的地带逃之夭夭!

张云亮这个知府,究竟是怎么当的!

无人能抵挡得住康熙勃发的怒火,一个个安静如鸡地跪着。康熙也懒得在这里喧闹,今日的事情闹了一下午,审讯的事情虽不用康熙亲自做,可事后的安排一桩桩冒上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唯一让康熙感到宽慰的,便是经过了今日的事情后,几个儿子之间的感情反倒是融洽了不少,虽仍带着戏谑,不过可见温和。

康熙浩浩荡荡地回到了行宫,这一次跟随统筹的侍卫长差点大把大把地掉头发,直到看见安全的康熙后这才心里安定。

回到行宫时,夜色深沉,更深露重,一路走来连呼吸都感觉带着湿气。温凉踩着小径往房屋走,人刚走到屋内时,便察觉到了屋内有人。

他脚步微顿,仔细查看后,却发现此人竟然是武仁。

温凉难得皱眉,此人在半天前离开后,居然又直接出现在他面前,难道是又改变了注意?

武仁站起来,看起来有点不大自在,他低声说道,“我不是故意闯入。回去的时候我被搜查带走了,因着最后绕回来收拾东西,又看到你随着那些人上船。我猜测那些人便是……”他咽下了那几个字,继续说道,“然后我便把这些消息都告诉了他们。官府的人让我在这等,可行宫似乎有点混乱,我本打算趁乱逃走……”说到最后面几个字,武仁也有点讪讪。

然后迷路了。

这行宫看起来不大不小,可武仁走了好几圈都不知道去哪儿,甚至在最后都不知道原先的屋子在何处,人回不去,他就只敢随便挑了间屋子然后安歇会。

没想到那么幸运,又抽中了温凉的屋子。

温凉打开房门,把刚才被他丢到门外的朱宝叫进来,“带这人去外书房,他从恭房出来后不记得路了。”武仁这等人都习惯了易容,在船上便是有易容在身,回去的时候又更改了一二,朱宝粗粗看了两眼,完全不知道这人就是半天前划船的船夫。

武仁走脱不掉,只能认栽。他在离开前若有所思地又回头看了眼温凉,似乎在记住他的相貌,以及他无意间听到的温先生。

是错觉吗?武仁摸了摸胸口,眼眸幽深,他曾经,也是姓温。这是他回转的缘由,他记得温凉的模样。

朱宝嘀咕着带人出去,这恭房到这里,可不知道绕了多少圈的路了,也真是能耐。

温凉收拾了东西,又进屋换下了身上脏污的衣裳,在外不太方便,就是连擦洗都没有足够的水。这行宫内,除开主子外,其他人要指使做事,那可真的是有钱好做事,没钱难迈足。

戴铎听着动静,早在刚才便出来了,知道温凉处理完自个的事情后,这才过来。眼瞅着温凉随意搭在屏风上的外衫,眼底满是诧异,“温兄这是做了什么?”

胤禛并不曾说过此事不得外泄,不过温凉也没怎么开口,“遇到了点事,刚处理完了。”总不能直截了当地把康熙帝当做谈资,不然有朝一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戴铎走后,温凉心里想着的却是武仁,他怎么感觉有种武仁此举颇有种自投罗网的感觉?

明明起初他对官府皇室百般不能接受的态度,可现在却是突然相助,把他们的消息行踪都告诉官府。这件看起来似乎寻常的事情更加令人好奇。

难道……武仁这一次回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法,而是意味着他心里还藏着其他的心思?

例如,引狼入室?

温凉的指尖在桌面上安静敲打,无意识他自个也开始学会了胤禛的习惯。在思考的时候偶尔会敲打指尖,发出规律性的声响。

难不成这武仁,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白莲教,那句话只是个借口?不对,他说话时的感觉,温凉暂且可以判断是真实的,并没有感觉到此人在说谎的痕迹。

温凉站起身来,他或许能够等到武仁被官府层层筛选过后变成一个普通的百姓,当然前提还是希望武仁别那么快就露出破绽来。

次日,温凉方才从床铺起身,便听到屋外有人轻微而律动地敲着门。温凉穿戴衣物的同时,朱宝赶忙前去应门,等到温凉对着铜镜堪堪套上最后一件外衫,朱宝领着人进来的。

梁九功。

温凉抿唇,欠身道,“梁公公。”

梁九功与康熙帝的岁数相仿,带着宽厚的面容和笑眯眯的神情,“温先生,皇上有请。”这态度却是难得的温和了,温凉料到的确会被康熙帝叫去,可从未想到会是梁九功亲自来寻。

这般作态,令人心生疑窦。

温凉点头,擦洗后便跟随着梁九功一同而去。

温凉跟在梁九功身后,在不久便遇到胤禛等人,这些都是早晨去给康熙帝请安的。见到梁九功身后带着的人,便是知道内情的胤祯都露出了诧异的神情,梁九功笑眯眯地应付了几位阿哥的询问,带着温凉先进去了。

梁九功越礼遇,温凉便越发警惕,康熙帝不会是个无的放矢的家伙。

他越亲和,温凉身上便越有着他希望看到,或者得到的东西。

行宫内最中间的位置,是整座行宫最为耀眼的地方,细碎的雨丝拍打着青灰色的屋檐,缥缈雨幕从天落下,茫然天底下竟是如此的安宁。温凉等人走到此处时,刚在便是这雨幕的开始。

这行宫的中央是如此的安静,来往的內侍宫女皆是安静地走动着不发一言,见着梁九功带人前来,俱是彼此行礼,而后安静地退到边上去。

梁九功在宫人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他毕竟是跟随了康熙帝这么多年的太监总管,无人敢冒犯于他。

梁九功在轻敲门扉后,这才进去禀报,等到回转的时候,他脸上犹然带着浓浓的笑意,“温先生,万岁爷请您进去。”

一个请字,让温凉微蹙眉心,顺着梁九功的带领,温凉方入殿内,便看到单手拿书的康熙帝。他带着西洋眼镜的模样有些新奇,透过那镜片,温凉注意到他的视线真正地落到他身上。

康熙年近五十,可一贯保养得很好,卸下伪装的他带着帝皇的威严,便是身着常服,一举一动都带着上位者的气势压迫,使人自然而然心悦诚服。

相比较昨日的见面,此刻的见面显得更加礼遇而隆重。

不是作为胤禛幕僚的身份,而仅仅是源于温凉这个身份。温凉已有所感,恐怕康熙是切实地知道了他的身份。这猜测在昨夜于胤禛温凉的对话中涌现,在今日切实地化作现实。

温凉掀开下摆行礼,“草民,拜见万岁爷。”

康熙帝望着他的模样,似是要透过他看出点什么来,怔怔的目光仿佛穿过数十年光阴,透过岁月落在那个巧笑嫣兮的女子身上。那个会温柔地牵着他,诱哄他,关照他的阿姐。距离那段光阴已是过了三十多年。

“起来吧。”康熙帝摘下西洋眼镜,随手把这东西安置在架子上,手里的手却是忘了放下,“今年几岁了?”他语气温和,不似在询问普通的百姓,更像是,更像是亲人间的关心,仿佛一个许久未见的长辈轻柔有加的呵护。

温凉起身,站在殿下,“回万岁爷,已是二十又五。”

康熙颔首,漫步地从椅子走下,就在左侧里间的桌子上,正摆放着满满一桌子的膳食,康熙淡笑,“温凉,与我一同进膳。”

那种怪异的感觉在温凉心头发酵,带着明显而奇怪的触感。温凉不语,顺从着跟随着康熙入座。梁九功在旁边候着,一时间屋内安静无声只有偶尔清脆的碗匙交碰的声响。

片刻后,温凉取着帕子按在嘴角,他早膳一贯吃得不多,原本的习惯一直残留至今。

康熙的声音响起,“这便饱腹了?”语气中夹杂着淡淡的疑惑,作为一个成年男子,温凉所进食的东西实在算不得很多。

温凉抿唇,“万岁爷,已是够了。”

两人在进完早膳后,总算把话题落到了昨日的事情上头。康熙果真询问了温凉如何发现,以及推测的原因。此事温凉早有预料,当说的不当说的已经很是清楚。在把所有一切都告知康熙后,皇上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之情。

“做得很好。”

康熙帝颔首,对温凉的做法很是赞叹。昨日若不是温凉的谋断以及胤禛的果决,此刻是否如此安详尚未可知。这两人的确是此事的大功臣。

更不用说,康熙帝发现了温凉的身份。

顺治帝膝下的皇子皇女不算多,却也算不得少。除了亲生的儿女外,另外还接了几个皇亲将军的女儿入宫。这本是做着联姻的打算,在康熙帝之前,包括现在的康熙,大多数公主的命运都是安抚蒙古满族,极少有能幸运地留在京城。

顺治帝的膝下的公主也是如此,温凉的母亲,和硕和顺公主,便是当时被接入宫中抚养的其中一位。虽不曾明面收养,但分封的分位及大肆赏赐,足以配得上尚之隆。

和硕和顺公主在顺治五年出生,后被顺治接入宫中抚养,到顺治十七年出嫁,此中有将近十年的光阴是在宫中度过。

康熙降生时并不是个好时候,母妃佟佳氏并不受宠,他年幼便在宫外避痘。董鄂氏的风光笼罩着整个清宫,便是皇太后孝庄都无法干涉顺治对其的过度荣宠。而直到两岁时康熙出天花,又再度痊愈后,康熙才又重新回到了清宫。

他与和顺的关系,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顺治并不看重三子,和顺的位置也很是尴尬,许是同样的处境,又或许是和顺对当时年幼玄烨的怜惜,在和顺待在清宫的最后数年光阴,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和顺总是会惦记着玄烨,这段来往一直持续到顺治十七年,和顺被封和硕公主,下嫁给了平南王尚可喜的七子尚之隆。

这距离康熙登基恰恰只有一年的时间。

削藩时尚可喜主动投诚,到最后尚之隆归顺清朝,都有着和硕的影子,康熙一直对此挂念。可偏生就在回京的那年,和顺去世,就连留下的女儿也消失无踪!康熙虽看重尚之隆,然一半的观念却是由于阿姐和顺,自从和顺和硕公主去世后,康熙对尚之隆逐渐冷待,可厚泽仍在,由着他在康熙四十二年成为了管侍卫内大臣。

直到昨日,康熙帝发现了温凉的身份。

不论是传来的消息,亦或是尚家的族谱上头,和顺和硕公主膝下只有一女,乃是康熙十八年所生,正值当初风雨飘渺的时候。可昨夜看着得到的消息,康熙既是高兴又是愤懑,当初两军交战,广东情况如何,京城不得而知。究竟是怎样的困境,才使得和顺必须掩盖着长子的身份!